第146章 突破點(2 / 2)

逍遙侯 大司空 5933 字 10個月前

經過李中易的解釋之後,謝小三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摸著腦袋回答說:“用泥做的範式,很容易破損,下次就沒辦法再用了。”

泥?謝小三的誤解,卻讓李中易的眼前,陡然一亮。

史書上記載過,有人用泥土製造出炮範,極大的增加了火炮的生產效率。

雖然,泥製炮範的不合格率很高,一般在30%左右,可是,那是工藝太過複雜。

泥製的箭頭範式,隻要提前做好了三棱錐形狀的箭頭木模,剖成兩半。在其中夾實泥土,曬乾之後,就隻需要倒入鐵水。就可以了。

這麼一來,所有工匠經過短暫的培訓,都可以參與到造箭頭的工作中來,其效率必定大大提高。

即使有廢品,也可以直接回爐再用,不至於浪費了鐵料。

一個月三十天,昨天已經浪費了一天。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還有二十九天的時間。

現在正是大熱天。開封城郊的氣溫很高,泥製的箭頭範式,相信很快就會曬乾。

再說了,就算是天氣不好。李中易也可以燒起大炕。人為的提高室溫,加快泥範乾透的速度。

謝小三沒做過泥範,李中易也僅僅是憑借想象罷了,最終的成果,還需要實驗一下。

“李公,幸好煉鐵爐沒有熄火,小人昨晚又加了一些木炭,保持了爐溫。不然的話。要想重新點火,至少需要五天以上的時間。”謝小三的解釋。讓李中易覺得非常幸運。

現在的節骨眼上,白白的耽誤五天時間,他還真是受不了!

造箭坊內,隻有小型的煉鐵爐,其實就是這個時代的化生鐵的坩堝爐,隻是李中易不懂罷了。

首先是木匠上場。由王小乙領頭,比照著鐵矢箭頭的三棱錐形狀,在一個時辰內做出了一隻木製三棱箭頭的模具。

王小乙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將木模具一切為二,方便將濕泥夾出箭頭的形狀來。

有了第一個實物的木模之後,王小乙就領著他的木匠班,照著葫蘆畫瓢,在兩個多時辰內,製造出了二十支這種木模。

李中易抽查之後,他發覺,除了王小乙親手製作的第一個木模之外,其餘的木模外形都非常難看,不過,這種時候,李中易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隻要裡麵頂用,外形難看,李中易完全沒有辦法計較。

這箭頭的木模,比羽箭上的鐵矢要大上一圈,看得出來,王小乙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五萬個箭頭,還剩下29天,黃泥乾透大約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大約每天要生產出二千二百個箭頭。拋開次品的比例,每天至少要捏出3000個空心的泥箭頭,才有可能順利的造出合格的鐵箭頭。

好在到處都是黃泥,原料根本不需要發愁,於是,李中易調集了幾十個工匠,一邊擔水,一邊稀釋挖來的黃泥。

與此同時,李中易為了提高黃泥乾透的效率,方便晚上可以烘乾黃泥,命人又搭建起了一座建有火坑的木板房,大約三百平米的樣子。

危機關頭,一切從簡,火坑的夾縫,李中易隻是命人用稀黃泥塗抹了一層,就草草了事。

李中易暫時隻有二十個箭頭的木模,也隻能安排二十個年輕的工匠,夾黃泥的箭頭模型。

彆看人不多,由於工作簡單,黃泥充足,據李中易的私下觀察,最快的一個工匠,一個時辰內,居然夾出了二百個泥模。

嗯,李中易非常滿意,箭頭的工作,總算是有了著落。

接下來,李中易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鐵匠這一塊,為了實驗箭頭的泥模,究竟是否頂用。

李小七花了兩個多時辰,硬是在火上烤乾了二十隻空心泥箭頭。

李中易命李小七就在煉鐵爐的旁邊,挖了個小土坑,形狀隻比空心泥箭頭略大一點,方便擺進去就可以了。

謝小三那邊有三十個工匠,六人一組,輪流上前拉動巨大的鼓風風囊,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卻咬緊牙關,等待換班的那一刻。

李中易見了此情此景,不由暗暗要頭,靠人力鼓風,效率太低,而且很難持續。

如今是沒了辦法,李中易即使有心改進將風囊改進為了可以反複鼓風的活塞式風箱,也已經沒有了那個時間來做實驗。(……)

ps:今天的三更送上,繼續碼第四更,如果在淩晨24點之前,月票超過了338張,司空就加更。沒有月票,司空也不怪大家,酌情加更,多謝兄弟們的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