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曹的檔案被燒光了,李中易其實一點也不著急,他已經向劉金山打聽清楚了,整個開封府的田稅,去年已是最高,也不過區區二十餘萬貫罷了。
整個開封府內,共轄有十九縣,所有在籍的男丁,總共不超過三十萬。其中,浚儀和開封兩縣為附廓縣。
附廓縣,類似紅朝建政後,市轄區的意思,比如說北京市的朝陽區。兩座縣衙都在府城內,分縣理事,承擔著各自轄區的政務和治安。
實際上,自從李中易搞出了逍遙津的商品批發市場之後,土地上產生的賦稅,在開封府的總稅收之中的比例,已經低於30%。
如今的商業稅率僅為5%,也就是所謂的二十稅一,可謂是異常低下。
然而,佃農的地租,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也至少要超過三分之一。朝廷規定的所謂十稅一,簡直就是一紙空文,形同虛設。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商農倒掛的稅收製度,顯然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卻使商人們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說得不好聽一點,這就是征窮人的稅,補貼官僚和富人們!
社會的不公平,從第一次分配(稅收),就埋下了極其嚴重的製度性禍根!
曆史上的兩宋朝廷,如果不是靠著繁榮的海外貿易來支撐財政的運轉,隻怕是早就淹沒在了農民起義的海洋之中。
對於開封府的經濟發展,李中易早就有了成算,隻等時機成熟,再慢慢的推行。
從府衙出來之後,李中易領著王曉同,坐到馬車裡邊。
就在王曉同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李中易笑著問他:“王防隅,你可知,城內何地最難防範火災?”
王曉同摸著後腦勺,仔細的想了想,小聲回答說:“回李端明的話,桑家瓦子和鼓樓街附近,一旦失了火,就很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為何?”李中易不動聲色的看著誠惶誠恐的王曉同。
“城西有西湖及金水河可以取水,城南的取水之地甚多,唯獨位於城東的桑家瓦子和鼓樓街地界,民宅全都連成了片,酒肆眾多,且取水不易。一旦燒將起來,若是又刮起大風,那個後果……”王曉同這個防隅軍都指揮使顯然沒有白作,他對於開封府內的防火局勢,了如指掌。
“嗯,那就先去桑家瓦子!”李中易毫不遲疑的吩咐車夫,直接趕去最容易造成重大火災的桑家瓦子。
王曉同心裡邊很有些奇怪,彆的府君上了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查府庫,點算錢糧。
李中易這個年輕得不像話的府君,卻一點都不關心這些“國家大計”,反而在正式上任的第一天,高度關注民宅防火的事宜,這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呢?
ps:淩晨還有更,兄弟們先看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