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耶律傲整軍決戰之際,李中易已經下馬,登上了專屬於他的中型指揮車。
折從阮不希望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借鑒的細節,此老也毫不客氣的跟著李中易,一起登車遠觀整個戰場。
雨逐漸的小了,李家軍的將士們,一個個抿緊嘴唇,握住長槍,踩在爛泥地裡,中速前行。
由於包圍圈的不斷縮小,李家軍的陣線也跟著逐漸變得越來越厚,行軍鼓不時的變換出折從阮聽不懂的音符。
不過,折從阮卻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每次鼓點的變換之後,李家軍的陣營之中,必定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
李中易借助於單筒望遠鏡的幫助,漸漸看清楚了契丹人的動靜:隨著軍旗的不斷增多,顯然是契丹人在集結力量,爭取一舉擊破他布下的包圍圈。
契丹人的北麵是,奮起餘勇正在趕來的折家軍;其東、南兩麵分彆是楊烈和廖山河所部;缺口以內是頗超勇的黨項騎兵,堵住缺口的則是李中易率領的中軍牙兵營。
耶律傲的西邊,劉賀揚的身影尚未出現,至少在表麵上,顯得風平浪靜。
李中易見耶律傲隻是集結兵馬,略作休整,並沒有馬上縱兵朝李家軍這邊猛撲過來,他不由暗暗點頭,契丹國能夠崛起,帶兵的將帥不可能都是酒囊飯袋。
耶律傲的明智,獲得了李中易的相對認同:鼎盛時期的契丹帶兵將領,沒有太差勁的孬貨。
不過。這種認同也僅僅是一種對敵人的表現在一般水準之上的欣賞罷了,兩國兩軍交戰之時,李中易絕對不可能手下留情。
包圍圈裡邊的頗超勇,帶兵和契丹人碰撞在一塊之後。起初還頗占了些便宜。不過,隨著契丹人源源不斷的趕到,人數隻有三千的頗超勇漸漸陷入到苦戰之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騎兵對決,講究的是速度取勝,包圍圈內地域狹小。無論是契丹人,還是頗超勇,都沒有太多縱馬回旋的餘地。
好在,隨著李家軍包圍圈的徹底合攏,頗超勇不需要在擔心兩翼被契丹人包抄。
衝刺,遇敵。揮刀上挑,頗超勇奮不顧身的勇猛,激勵著黨項騎兵跟著奮勇向前。
近距離的搏鬥,李中易提前給黨項騎兵們準備好的鋼製手弩,起到驚人的殺傷作用。
在大雨之中,至少超過五百名契丹勇士,在第一輪交戰之中。倒在了黨項騎兵陰險的手弩射擊之下,再也回不了美麗的大草原。
這時,耶律傲已經集結了八千多契丹勇士,手頭掌握了足以突圍的本錢,他也就有了更大的底氣。
東南北這三麵,皆有南蠻子的軍隊,唯獨西麵一直平靜無波。
南蠻子不是有句話,叫作雕蟲小技麼?
耶律傲毫不猶豫的率軍向南。直奔李中易的中軍位置而來,正如他所言,擒賊先擒王,如果擊垮了李中易的中軍,耶律傲篤定南蠻子必定會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