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好狗啊,確實是條好狗,李中易心情很好,隨即誇獎了李淳英:“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吾弟隻要實心辦差,將來必可出鎮一方。”
儘管李中易說得雲遮霧罩,可是,李淳英這個老官僚依然一聽就懂,李相公這是變相許諾了將來高麗國相的地位呢。
大周的皇帝隔得太遠,李淳英隻知道,擊敗高麗三十萬大軍,成了現實上的太上皇的其實是麵前的李中易。
漢人有雲,縣官不如現管,李淳英的漢學造詣不淺,豈能不知其中的利害?
“下臣一定儘心竭力,努力辦差,報效天朝。”李淳英畢恭畢敬的長揖到地,感謝李中易的知遇之恩。
李中易負手立於碼頭中央,冷眼掃視了全場一周,視線所及之處的高麗人,全都不敢正眼看他,紛紛低下了曾經高傲的頭顱。
“恩相一路鞍馬勞頓,實在是辛苦了,下臣已經在天使行轅備下上好的席麵,特為您接風洗塵……”李淳英確實是一番拍馬屁的忠心,時值寒冬臘月,正是苦寒的季節,萬一李中易染上風寒,他絕對難逃李家軍那些驕兵悍將們的責難。
自從李家軍破了開京之後,以李雲瀟為首的高級將領們,可沒少給李淳英添麻煩。
彆的且不說,單單是安置二十幾萬降軍,就足夠李淳英喝上好幾壺。
幸好,李家軍抓俘虜,早就抓出了豐富的經驗,一部分最強壯的高麗降軍,被關進了水師的船艙底部,正絡繹不絕的送往榆關。
根據李中易的戰略規劃,榆關作為牽製契丹人南下攻擊的要塞,必須進一步加強城防工事及設施。
剩下的高麗降軍,其中的一部分老弱兵殘,被李中易寬宏大量的給予了釋放,原因其實很簡單:李中易不想浪費寶貴的糧食,養活那些高麗廢物。
經過精心的挑選之後,剩下的十三萬高麗降軍,李中易下令暫時關在戰俘營內,一邊憶苦思甜,批鬥以前一直欺壓他們的高麗權貴,一邊在漢人工匠的教導之下,學習修路築橋的技術。
要想富,先修路,這僅僅詮釋了道路重要性的部分含義。秦朝建立之前,便修通了直達北部長城防禦群的馳道。
秦國的人力很有限,不過區區幾百萬人而已,不可能時刻在邊界地區擺下三十萬大軍禦敵。
在這種戰略形勢下,三天內可以直達長城的馳道,也就成了戰略性公路,其重要性無論怎麼評價,都不容低估。
李中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把戰敗的高麗降軍放回家中,顯然是給順利統治高麗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所以,把十三萬高麗降軍,一齊貶為替大周修官道的奴隸,也就成了非常合理的選擇。
為了迷惑住這些高麗的修路奴隸,李中易公開宣稱,隻要修路超過十年,可以釋放為平民。
這個看似仁慈的決定,其實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在長期的重體力勞動的環境下,操勞十年的時間,即使再強壯的身體,也必然會被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