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路上,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錯,老天也很幫忙,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無雲,正好適合趕路。
從臥龍嶺通向東京汴梁的官道上,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一路向西行進,綿延長達百餘裡。
整個官道上,簡直就是紅旗的海洋,一望無際,令人心曠神怡!
將士們肩上的槍尖,在旭日的映射下,反射出耀眼奪目的寒光,懾人心魂!
鐵甲森森,洪流滾滾,馬蹄聲如雷,好一派勢不可當的鼎盛軍威!
如果有熟悉軍事的宿將在暗中觀察,他一定會驚掉下巴:幾十萬人的大部隊行進,隻是偶爾聽見傳令兵和接令主官的說話聲而已,除此之外,隻聽得見極富節奏感的軍鼓敲擊聲,以及列隊前進的整齊腳步聲和馬蹄聲。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整個官道上的大隊伍,就仿佛一架完全自動化的流水生產線一般,隻聞機械那冷冰冰的轟鳴聲,卻無人操作。
李中易斜靠在馬車裡,手裡拿著一份由軍法司、鎮撫司以及輜重司,聯名提交的戰俘整編報告。
韓通戰敗後,李家軍借助於戰馬多,機動力超強的戰略性優勢,將大敗的潰軍,整個的包了餃子,並一網打儘。
這個時代,李家軍的戰馬,就等於是第三帝國元首指揮下的裝甲戰車。
李中易的馬多,整個中原地區的各方勢力之中,沒誰比他更適合打閃電戰。
騎兵集群的衝鋒速度,一旦提升起來,無論分左右包抄,還是中間開花突破,其裹挾的巨大衝擊力,針對以步軍為主的韓通敗軍而言,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肉身的騎兵畢竟不同於防禦力極強的裝甲戰車,敵人的步軍隻要擺開防禦的陣形,架起碩大的拒馬,備足遠程打擊的弓弩,就是騎兵正麵硬攻的夢魘。
然而,騎兵式6磅青銅炮的出現,幫著擁有大量戰馬的李家軍,找到了正麵強攻步軍大營的製勝法寶。
6磅青銅火炮轟開敵軍的營門,轟爛各種擋住去路的障礙物,這就為騎兵集群衝鋒突破,創造了極佳的戰機。
韓通就是這麼被正麵擊敗的!
可以快速動員的兵民是勝利之本,擁有代差的武器卻是克敵製勝的法寶,兩者互相結合在一起,才是正確的取勝之道!
自從機槍問世之後,馬背上的民族們,逐漸退出了世界強悍民族之林,從此一蹶不振,再無翻身之日。
二戰時,麵對第三帝國的裝甲集群突擊,波蘭騎兵們勇敢的殺了上去,卻隻能用斬馬刀劈砍厚實的裝甲,結果是,被一麵倒的大屠殺。
在絕對碾壓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麵前,騎兵衝鋒的人海戰術,除了給敵人送軍功,白送人命之外,並無卵用。
三司的聯合報告裡麵,提及已經整編了八萬身體素質最棒,也是最沒有文化的土農民戰俘,這正是李中易特意安排結果。
在整編之前,李中易下發的綱要之中,就明確的指出,開封城內的土著居民士兵,一個都不要,隻允許整編老少邊窮的山區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