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的說,培養一名合格的旗語官,比培養一名適任的營指揮使,其難易程度大致相仿。
所以,在李家軍中的旗語官,不僅拿雙俸,而且磨勘遷轉的速度,比普通軍官快一倍以上。
其中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比如說,搞兩彈一星的專家,哪怕是在最困難的大饑荒時期,也有特供的食品可以補充營養。
總而言之,在李家軍中,越是高技術的崗位和職務,收入和地位也跟著越高,這才符合事務的發展規律!
既然李中易下達了活擒魏王符彥卿的軍令,身為炮營指揮使的李永堂也就跟著有了想法。
受限於兵種條件的束縛,炮營的官兵們,永遠不可能得到首登之功。
但是,炮軍卻是每次開戰之時的絕對主力兵種,先發攻擊的優勢,讓李永堂有了共享先登之功的便利條件。
李永堂親自出馬,親自擺弄好了十餘門12磅炮後,反手抹了把額前的熱汗,喃喃自語道:“我的祖宗們,能否轟開大名府的城牆,就靠你們了。”
炮營丁都的都頭江勝,隨即笑著說:“指揮使,弟兄們雖然差了點準頭,卻也可以做到十發三中。這麼大的鐵家夥,隻要挨上了城牆,保準可以把包夯土的青磚,轟出一個大洞來。”
“你小子少油嘴滑舌的,我問你,還是十發三中,可有把握命中城門洞?”李永堂沒好氣的揭開了江勝發射技術不太行的傷疤,“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先轟之功,老子就不要了,送給你小子升官發財如何?”
“彆介呀,小弟怎敢搶您的首轟之功呢?”江勝吐了吐舌頭,他能吃幾碗乾飯,難道他自己沒有點數麼?
以12磅炮的威力,隻要幸運的擊中了城門洞,隻須一顆彈丸即可轟破城門,哪怕城門的背後堆滿了沙袋。
在炮營裡討生活,沒有點技術,很難混得開!
李永堂的炮術修煉得到了家,主要有兩點因素:其一是足夠多的射擊演練,其二是動足了腦筋。
二戰開始時,侵華的老鬼子們,也就是常備師團的鬼子們,無論是槍法,還是擲彈筒的準確度,都是高得驚人,讓訓練嚴重不足的抗日隊伍吃了不少的虧。
為了讓炮營的官兵們勤加訓練炮術,李中易非常舍得花血本。尤其是在拿下了開封之後,和青銅火炮相關的各種物資,包括硝石、硫磺、木炭等物資在內,瞬間膨脹了幾十倍之多。
李永堂記得很清楚,當12磅炮研製成功之時,李中易曾經作出了一個經典的論斷:從今往後,再無所謂守城的名將。
是的,大名府的城牆經過符家父子幾十年的修繕加固,已是牆高十丈,溝寬三丈的巍峨雄城。
然而,在李永堂的眼裡,所謂的大名雄城,在12磅炮的麵前,可謂是不堪一擊。城破不過是早半個時辰,還是晚一個時辰罷了!
“架退炮實在是麻煩死了,打一發,就要將後滑的火炮推回原位,再重新瞄準!”李永堂一直惦記著李中易所描繪的管退炮,但是,管退炮到目前為止隻不過是美好的幻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