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的拖了過去,眼看著距離秋闈的時間,僅僅剩下兩個月了,實在拖不下去了,孔昆和劉金山隻得恭請李中易聖裁。
李中易和文臣集團的關係原本就不近,他的夾袋裡,也拿不出合適人選。
“咳,既然你們倆都想讓朕說話,那就乾脆抽簽決定吧。”李中易不想摻合尊儒,還是弱儒的爭吵,索性提出了一個看似荒謬,卻極其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意見。
劉金山和孔昆當場傻了眼,朝廷掄才大典的主考官,居然要靠抽簽來決定,這消息若是傳了出去,豈不是要被全天下讀書人的唾沫淹死麼?
直到現在,劉金山和孔昆方才意識到,李中易根本就不能算作是讀書人。
彆的且不去說它了,單單是李中易主政之後,便停了經筵日講的製度。原因其實很簡單,他雖然讀過一段時間的四書五經,經史等學術上的造詣,卻是出了名的差勁。
唉,臣鬨於下,主昏於上,這是折從阮最直觀的感受!
李瓊卻覺得,抽簽的製度,又何嘗不是解套的良方呢?反正,李中易是貨真價實的馬上天子!
李中易出了損招之後,劉金山和孔昆都知道,不能再爭吵下去了,否則,真搞出抽簽的把戲來,他們還怎麼做人?
見劉金山和孔昆都不吵架了,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小樣的,接著吵啊,繼續往大裡吵啊,怎麼不吵架了呢?
最終,在李中易的主持之下,采取了彆出心裁的做法,即,李中易、劉金山和孔昆,各指定一人充當三京的主考官,總算是解決了巨大的爭議。
確定了主考官之後,緊接著就是整個朝廷最大的大事,李中易正式登基稱帝的大典。
以李中易的本性,隨便選個黃道吉日,召集群臣觀禮,然後大吃大喝並大賞賜一番,也就完事了。
然而,新君登基,實在是儒門弟子們,特彆看重的政權轉移的重頭戲。內閣的四位相公,原本是四種不同的路數,如今卻都讚同大肆的操辦一番。
“內藏庫已經快空了,統一戰爭即將全麵展開,我實在是沒錢了。”
李中易擔心內閣的相公們盯上他的私庫,便主動出擊,提前打了預防針。
還真讓李中易猜對了,內閣的相公們都把主意,打到了缽滿盆滿的內藏庫上。隻是,李中易搶先發了話,倒讓大家不好意思當麵逼迫太甚。
“朕一向崇尚節儉,登基之典,沒必要搞得太過於奢華。”李中易說的是真心話,國家剛剛易鼎不久,各個方麵都需要用錢,確實需要省著點花錢。
“皇上乃天下之主,登基之禮如若過簡,恐怕會令化外之國恥笑。”孔昆接著說,“朝廷如今雖然財政不寬裕,拿幾百萬貫出來的餘地,還是有的吧?”
李中易暗暗好笑,內閣的四位相公,都不是理財高手,對於朝廷的花銷也並不是特彆的清楚。
類似花大錢的事情,涉及到開源節流以及拆東補西,隻有問三司使黃景勝,才可能知道準確的數字。
ps:求賞保底的月票,賜予司空加油碼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