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眨個眼的工夫,便到了登基大典的當天淩晨。
今天的大事特彆多,李中易早早的起床,漱洗沐浴之後,換上了袞冕,先去太廟祭祖。
李中易的爺爺,叫李寒食,也就是生於寒食節這一天,遂起名為寒食。
李中易的曾祖父,叫李楠,原本是個孤兒,又是乞丐。隻是因緣巧合,原本沒有名字的李楠,被一位老郎中收為養子,這才跟著一起學了中醫。
至於,李中易的高祖,連李達和都已經說不太清楚了。不過,據孔昆的考證,李中易的遠祖應該是李淵的第六子,荊王李元景。
嘿嘿,改朝換代的天子,必是天生異象,貴不可言。
不管李中易自己信不信,反正家譜上寫的遠祖便是李元景,也就是唐太宗李老二的同父異母弟弟。
李中易既然當上了皇帝,他們老李家的列祖列宗,就都獲得了追封。
至於李達和,那必然是內定的太上皇,而薛太妃則即將正式成為強漢朝的皇太後。
有人擔心李中易父子見麵會很尷尬,便建議將準太上皇李達和,遷去西京洛陽定居。
李中易和李達和的感情極深,他不樂意為了區區禮儀上的小事,而影響了父子之間的感情,便將那份奏折直接留中不發,隻當沒這回事的。
通進銀台司改製之後,所受到的奏章一律先交到李中易的內書房,由李中易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再發交內閣去處理。
李中易留中不發的奏章,內閣的相公們哪怕已經知道奏章的內容,也隻能乾瞪眼的無可奈何。
不誇張的說,通進銀台司改由李中易直管,大大的加強了皇權的集中優勢。
祭過太廟之後,李中易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乘坐禦輦趕去南郊外的祭壇,好好的祭祀了一番天地。
時當正午,太陽光芒最亮,能夠直射到大慶殿正殿台階上的時候,喜慶莊嚴的音樂奏起,李中易在迎駕使孔昆的引導下,緩步走進正殿,坐到龍椅上。
正殿內外早已肅然地站滿了文武百官,全副武裝的衛士們鎧甲閃爍,儀仗馬匹和儀仗,以及彩車彩禦輦分列兩旁,彩旗獵獵作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讚禮官的引導之下,文武百官們神情肅穆的行三拜九叩之大禮。
“眾卿平身!”李中易已經出了好幾身熱汗,隻是今天的日子極為特殊,哪怕他再不耐煩,也隻得暫且忍耐。
新君登基禮成之後,迎駕使孔昆手捧詔書,高聲宣讀浩蕩之皇恩,一為封賞,一為大赦。
不出群臣之所料,李達和被冊封為太上皇,薛太妃被冊立為皇太後,至於李七娘等人,則按照各自的位分,各有封賞。
按照慣例,李中易正式登基之後,為了方便天下人避諱,就把大名改成生僻字,叫作:李燚。
也就是說,從今日起,燚這個字,就變成了李中易的專用字。誰敢用這個字,給自家的娃兒起名字,就等著掉腦袋吧。
之所以是燚字,主要是經過儒學大師們的考證,前朝大周尚木,木生火,所以,本朝尚火德。
等李中易駕崩之後,讀書人在正式場合提及他的時候,都必須是三抬的提法,即:我太祖x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