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幺不解的問李中易:“皇上,您的意思是,把敵軍都引去江州?”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世人皆以為朕的目標是林仁肇,其實呢,朕還沒南下之時,就琢磨著怎樣繞過江州,直搗南唐的巢穴洪州。”
按照後主李煜的個性,他自然不敢去江州督戰,而隻會待在遠離戰場的新都洪州(南昌)。
以李中易的想法,既然李煜在洪州,南唐的腹地內部兵力又異常之空虛,那麼,他不妨率領輕騎直撲洪州城下,打李煜一個措手不及。
楊烈的手下有八萬精銳,李中易帶來了六萬精銳,還有水師的兩萬人。也就是說,統一江南的總兵力,達到了破記錄的16萬人。
彆的且不去說它了,單單是楊烈率領的八萬禁軍主力,已經夠林仁肇喝好幾壺的了,更何況,李中易的手頭還有六萬人呢?
楊烈在江北,李中易在江南,水師逆揚子江而上,無論總參議司怎麼計算,都是必勝之局!
當然了,必勝不等於速勝,而且還有大勝和慘勝之分。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有長江天塹的阻隔,林仁肇又是當世名將,必須小心應對。
當然了,李中易想去洪州,必須考慮到洪州附近水網密布的地理環境。
在沒有水師的幫助下,李中易帶的兵如果太多了,單單是渡河就會弄出很大的動靜,從而失去了偷襲的意義。
如果,李中易率領的兵力過少,洪州城內尚有三萬南唐的禁軍,顯然太過於冒險了。
所以,李中易左思右想之下,決定的親自帶領一萬五千人,星夜兼程的去偷襲洪州。
隻是,李中易心裡很有數,如果不使出狠招,馬光達和趙老幺一定會堅持反對他的冒險行動。
李中易的這個計劃,一直在暗中醞釀,彆說馬光達和趙老幺了,就算是隨軍的總參議司,也無人知曉。
反正,現在尚早,等拿下了池州,李中易再做打算也不遲。
當務之急,是利用黃登撤退的空間,趁勢拿下南唐的西都江寧府。南唐的李家父子,在江寧府經營了幾十年,不管是金銀財寶,還是糧草輜重,都足以令李中易垂涎三尺。
黃登放棄了江陰之後,潤州的南唐守將有樣學樣,也跟著主動撤去了江寧府。
這麼一來,算上江寧府原有的一萬五千萬兵馬,黃登的三萬兵馬,以及潤州的一萬兵馬,南唐囤積於江寧的守軍,其兵力已經達到了五萬五千人之多。
就總兵力而言,李中易也不過是八萬人而已,其中還有兩萬水師。一守一攻,南唐的五萬五千兵馬,隻要團結一心,倒也可以拖延一些時間。
李中易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潤州之後,南唐的舊都江寧城,就已經徹底的暴露於他的眼前。
和以往北方雄主統一南方的形勢不同,強漢朝的步軍主力卻是在江南,而不是有天塹阻隔的江北。
這就是龐大水師帶來的福利了!
李家軍水陸並進,一步步的逼近了江寧城,眼看就要兵臨城下。然而,江寧城裡的南唐文官重臣們,卻在鬥爭棄城而走的黃登。
南唐的文官們,壓根就不懂守江必先守淮的軍事邏輯,更不明白抱團取暖的妙處。他們揪住黃登擅自棄城的“罪過”不放,彈劾黃登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飛進了洪州,擺到了李煜的桌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