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話,以王曉田和周衝及之間,原本很平常的關係,有必要親自來捧場麼?
其中的核心問題是,皇帝自從登基之後,並未如曆代那樣的重文抑武,而是文武並舉。
甚至是,今上一股腦的就貶了上千名文臣,去靈州喝西北風。
文臣沒那麼吃香了,這是朝中重臣們的共識,也是王曉田和孫之江刻意結好李雲瀟的根本性因素。
眾所周知,李中易是個非常念舊情的皇帝。如今的軍中,隻要從河池鄉軍時期,便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的軍官,至少都是個副指揮了。
另外,劉金山何德何能,以四十歲出頭的年紀,便成了內閣的參相。
不就是因為,劉金山很早就投靠了李中易麼?
如今的內閣之中,孔昆被貶去了西北之後,僅僅剩下了三位相公。
孫之江也有個有想法的尚書,按照他的本官工部尚書,排在了六部之末。
但是,如果朝廷從六部尚書之中,選出一位宰相或是參相來,他孫之江還是有機會的。
至於王曉田,則是惦記著工部尚書的職務。他心裡很清楚,工部左侍郎距離宰相之位,還差了好幾級,也沒那個奢望。
這人呐,都是利益動物,一旦有所求之後,什麼官架子都會被拋到腦後。
基於利益上的考慮,孫之江和王曉田都參加了周衝及的壽宴,目的就是想籠絡住九門提督李雲瀟。
至於軍中彆的重將,孫之江和王曉田,都聯係不上。畢竟,軍政分離,是李中易定下的基本原則。
隻有,九門提督李雲瀟,兼有維護治安的重任,才有每天和朝廷官員打交道的職權。
朝廷重臣和武將,有著扯不清的關係,那才是李中易的大忌,而李雲瀟恰好沒這個問題。
李雲瀟心裡很明白,孫之江和王曉田對他的客套,並不是指望馬上從他這裡拿到什麼好處。
而是,在偶然之時,李雲瀟幫著他們,在李中易說一句半句好話,也就知足了。
說句心裡話,孫之江和王曉田給了李雲瀟極大的麵子,在不損害到朝廷利益的前提下,李雲瀟並不介意暗中幫他們說幾句好話。
以李雲瀟如今在李中易跟前的地位,隻要他不是花樣作死的勾結朝廷大臣,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李中易是什麼樣的皇帝,耳目有多靈通,李雲瀟再清楚也不過了。
李雲瀟敢保證,今天孫之江和王曉田對他的籠絡之意,要不了幾天,就會傳入皇帝的耳朵裡去。
不過,李中易是個十分念舊情的皇帝,區區小事,根本就不值一提!
此次出兵孟蜀,李中易之所以依然擺出了禦駕親征的架式,主要是他還想用廖山河和宋雲祥。
畢竟,尚有契丹人未滅,李中易需要宿將領兵,而不是將宿將們高高的掛起。
功高不賞的後遺症,李中易比誰都清楚,畢竟,江山是他老李家的。
麵對孫之江和王曉田的客氣,李雲瀟心意領了,卻不至於當眾有任何特殊的表示。
散席之後,回家之時,周氏在馬車上埋怨道:“官人,孫之江實在是過於做作了,成何體統?”
李雲瀟拉著周氏的小手,笑道:“我的夫人呐,隻要嶽父高興了,彆的是小事。”
周氏的心裡很清楚,以李雲瀟如今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還真沒說假話。
不過,周氏依然顧忌到了影響觀感的後遺症,她小聲說;“官人,要不,您給皇上寫份密劄,把情況都說清楚了。”
李雲瀟就是喜歡周氏這一點,儘管她是周家女,卻始終把他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一旦和周家利益有衝突的時候,周氏絕不含糊的站在他這一邊。
這樣的女子,如何能讓人不喜歡?
回到家中,李雲瀟第一時間,就給李中易寫了封密信,把今天孫之江和王曉田的表現,沒有絲毫遺漏的稟報給了皇帝。
跟了李中易這麼多年,李雲瀟早就拿準了李中易的脈搏,隻要他始終事君以誠,他的地位就會一直堅如磐石。
李中易最恨那種陽奉陰違,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家夥。
除了壽宴上的事之外,李雲瀟還把京城裡最近發生的大小事情,以報流水帳的形式,完整的記錄在了信中。
至於,怎麼去判斷這些內容,那就是李中易的事情了,李雲瀟隻需要真實的反映上去,也就儘到了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