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既是李中易的承諾,也是平民階層攀登上升階梯,並成為人上人的最佳路徑之一。
先秦的名將,白起靠著公平的軍功授爵製度,最終由平民,成為人上人的武安君。
秦滅六國最大的功臣之一,老將王翦,也是出身平民階層的名將,最終被封為列侯,並得善終。
秦滅六國的核心因素之一,便是給了平民向上攀登的公平競爭的機會,斬級便授爵授田授奴,公平合理,童叟無欺。
朝廷的精銳禁軍出戰,根本不需要李中易做戰前動員,這便是善戰之師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真實版寫照。
“出發!”李中易巡視過軍陣之後,隨即親口下達了出征的命令。
鐵甲森森,長槍如林,紅纓似海,無數雙軍靴敲擊在地麵上,發出令人驚恐的轟轟聲。
蜀道難,難在皆為崎嶇之山路,糧食物資以及火炮,甚難運輸上去。
不過,早在本朝建立之初,李中易已經考慮到了蜀道難行,密令京兆府打造出了三千多架獨輪車。
將糧食或火炮固定在獨輪車上,以五人為一組,進行拖拽行軍,正是應對蜀道之難的臨時性策略。
所謂的木牛流馬,其製造方法早已失傳,李中易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不過,山間小路,利用獨輪車運輸糧食和6磅火炮,經過實際驗證之後,確定可行。
走子午穀到源州,全程大約兩百五十裡山路,一架獨輪車最多可裝載五百斤糧食,或是一門6磅炮。
在五人輪換推拉的前提下,一架獨輪車,頂多日行二十裡山路。
也就是說,在沒有遇敵的情況下,李中易率軍抵達源州城下,至少需要十三天。
蜀軍不是傻子,會任由強漢朝的兵馬,自由穿行於子午穀道內。所以,遇敵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按照總參議司的保守估計,若想打穿子午穀道,整個大軍至少需要準備三十日的軍糧。
關於作戰計劃,李中易想得很通透,他率領的一萬五千兵馬,肯定要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前鋒,五千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李中易一手打造的驍勇營。
這部分兵馬,由李中易親自率領,每人攜帶十日的炒米和兩門火炮,借助於腳下功夫的了得,提前突進子午穀中,一邊替整個大軍開道,一邊試探著能否襲取源州。
剩下的一萬兵馬,則攜帶大批糧食和十幾門火炮,緊隨其後。
受李中易特彆重視機動力的影響,強漢朝的禁軍、廂軍和鄉軍,每天都要練習腳下的工夫。
每日一次二十裡的全副武裝越野急行軍,這麼多年下來,將士們一直是常練不輟。
李中易本是蜀人,又在河池練過兵,手底下的將校們又多為蜀人獵戶或是山民,腳下功夫的底子,不僅不比蜀軍差,甚至還強出去很多。
很快,大軍便進入了山區,戰馬已經不可能騎了,李中易索性下馬步行。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中易接到了一個壞消息:蜀軍在子午穀的咽喉要道上,增兵了。
自從伐蜀的風聲傳出去之後,王處回便派了三千蜀軍,鎮守於子午穀的必經之地——昌寧寨。
據驍勇營的暗中偵察,昌平寨目前的駐軍,已經增加到了七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