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3章 千裡飛襲(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6023 字 9個月前

夜已深,奉命奔襲飛狐陘的薛亮,望著睡在道路兩旁,酣聲如雷的將士們,不由心下惻然。

沒辦法,時間太緊了,河北道行軍大總管、征北大將軍楊烈下的又是死命令,不拿下飛狐陘,或是拿下了飛狐陘守不住,薛亮都要掉腦袋。

軍令如山倒,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哪怕是再苦再累,薛亮也隻能豁出去了。

薛亮,也是河池鄉軍的出身,曾任弓弩營指揮使。進入講武堂馬科深造三年之後,調任楊烈的麾下,一步步由千騎長,晉升為萬騎長。

在漢軍之中,標準騎軍的編製,和步軍迥然不同。萬騎,是騎兵部隊的基本戰役單位。

萬騎長之下,便是副萬騎長、千騎長、副千騎長、百騎長和什騎長,並無都指揮使、指揮使、都頭、隊正、什長和伍長等職銜。

軍隊的編製,一切從實戰出發。騎軍的作戰模式,和步軍有著顯著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區彆是,步軍必須列陣,騎軍需要突擊的速度和力量。

契丹人,以弓馬嫻熟,威震天下。契丹人精銳皮室軍的編製,就是萬騎、千騎、百騎和十騎。

女真人崛起後,實行的是猛安和謀克製度,猛安就是千夫長,謀克是百夫長。

蒙古人縱橫天下之時,騎兵的編製,就是萬騎、千騎、百騎,萬騎是基本戰役單位。

後金的八旗製度,又比蒙古人更進了一步。每300人設一牛錄額真,五個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個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固山是滿洲戶口和軍事編製的最大單位,每個固山有特定顏色的旗幟,所以漢語譯固山為“旗”,“八旗製度”其實是八固山製度的翻譯。

後金的牛錄,並不是單純的騎兵部隊,對李中易組建純種騎兵部隊的參考價值並不高。

千年以來,從匈奴人,到突厥人,再到蒙古人,他們組建的精銳騎兵部隊,編製大致相仿。

李中易覺得,這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了,其中蘊涵著騎兵作戰的客觀規律。

在綜合考慮了騎兵的作戰特點之後,李中易決定基本照抄蒙古人的騎兵編製。

隻是,為了便於執行分進合擊的戰役任務,李中易設置了副萬騎長和副千騎長。

副萬騎長或副千騎長,在部隊分兵出擊的時候,率領五千騎或五百騎衝鋒陷陣,這就彌補了萬騎和千騎,千騎和百騎之間的力量真空。

儘管時間異常之緊,緊到連飯都要在馬背上吃的程度,薛亮依然還是留了預備隊。

一萬騎,同時趕到飛狐陘下,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趕到了,全軍也都賴垮了,還怎麼砍人?

所以,薛亮主動分了兵,他讓副萬騎長,領著三個千騎隊,不需要趕太緊,綴在主力騎兵身後半天的路程即可。

講武堂的騎兵操典裡,專門有一個章節,講述戰役預備隊的重要性。

教程裡,特意舉了個實戰的例子。契丹皇帝耶律休哥,還是將軍的時候,奉命進攻黨項人。

耶律休哥把一萬騎分為三千騎和七千騎,利用七千騎去和黨項人一萬一千騎作戰。

戰至半酣之時,三千預備隊突然包抄到黨項人的後麵,一下就擊敗了疲累的黨項人,是役斬首五千多級。

騎兵可以分,隨身攜帶的十門6磅青銅炮,就不能分了。

幸好,征北大將軍楊烈早有準備,整個河北道的炮軍將士,個個都會騎馬。

戰士,可以騎馬行軍。青銅炮,就隻能牢牢的綁在馬背上,跟著大部隊行軍了。

馬和牛、羊不同,沒有反芻倒嚼的功能,對草料的利用率很低。

所以,馬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吃草。

俗話說的好,馬無夜草不肥。

戰馬,需要趕路,不可能隨時吃草,而且,光吃草肯定是不行的,絕對會掉膘。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總結,漢軍的騎兵部隊也摸索出了養戰馬的規律。

春季時,漢軍的戰馬,吃的草料之中,不僅混合了豆子、粟和小麥,甚至還有碎豬肉末。

目的就是,讓戰馬在春季起膘,保持戰馬的體力,確保衝鋒的時候,提得起速度。

草原民族,秋高氣爽的時候,戰馬才有膘。所以,一般情況下,草原民族南下的好時機,都是秋季。

李中易收拾西北各部時,則和漢武帝一樣的,反季節而行。漢軍偏偏在草原各部的馬兒不肥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薛亮的部隊,標準編製的戰馬,就是一人三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