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們紛紛朝皇宮那邊聚集的時候,無論是左子光,還是李延清都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
但是,令人感到詭異的是,緹騎司和警政寺的人馬,都隻是默默的監視著文臣們的一舉一動,卻沒有任何動粗的行為。
幾百名官員,一起跪到了皇宮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皇宮門前的禦道即使再寬,這麼多官員的儀仗車馬和隨從,也不可能同時到達。
但是,左子光和李延清偏偏沒有出手阻攔,隻是派人將參與的官員,一一記下名字罷了。
都察院裡,左都禦史王大虎,正襟危坐於中堂。
本朝建立之後,皇帝雖然沒有廢除禦史台,但是,俗稱烏台的禦史台,早已是名存實亡了。
已經沒有了禦史中丞殿中侍禦史的禦史台,還能夠叫作是禦史台麼?
如今的朝堂之上,監察百官的大權,儘皆握於王大虎之手。
實際上,禦史們都不大瞧得起沒啥文化的王大虎。無奈何,誰叫王大虎運氣好,是皇帝的結拜二哥呢?
選擇大於才能,王大虎在合適的時候,幫了皇帝一把,換取了榮華富貴的經典傳奇,早就被世人傳為了佳話。
和王大虎相處的時間一久,禦史們就都知道了,他寫彈劾奏章,都是另有他人代筆的,他隻管遞進宮裡也就是了。
“諸位,百官圍攻太後,該當如何?”王大虎沒有馬上下令彈劾逼宮的官員們,而是想摸清楚,他手底下的人,有沒有同情文官的人。
中堂內,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在這個節骨眼上,誰敢站出來說話,誰就是傻缺。
見大家都不敢說話了,王大虎也沒客氣,挨個點名,逼著手下的禦史們親自表態。
“孫中成,你怎麼看?”
這個左副都禦史,被王大虎第一個點名。
“下官,下官,下官以為,國家之事,無不可言者。”孫中成猶豫再三,終究還是站到了王大虎的對立麵上。
“好,很好,劉五東,你呢?”王大虎也沒多說廢話,直接點了第二副手,右副都禦史的名兒。
“下官以為,百官逼宮,跡近謀反,應該嚴劾。”劉五東是王大虎提拔起來的人,在這種隻看立場的時候,他自然要站在王大虎這一邊。
隨著王大虎的一一點名,都察院的禦史們也跟著一分為二。最終的結果,竟然是支持王大虎的禦史,成了少數。
立場既然分明了,王大虎也懶得廢話了,領著支持他的少數禦史,出門趕赴皇宮門外。
類似的站隊場景,幾乎在所有朝廷的部門,迅速的展開。
眨個眼的工夫,官員們分成了兩派,大漢的朝堂之上,立時陷入到了癱瘓的狀態之下。
宮裡的崇政殿內,有人逼宮。宮門外,跪了幾百名官員,也還是在逼宮。
薛太後畢竟是女流之輩,她哪裡見識過這種場景,心裡馬上就慌亂不堪。
劉衝見薛太後慌了神,久久不敢說話,不由微微一笑,誰說文臣無刀,就辦不成大事?
武將謀反,靠的是兵強馬壯。
文臣逼宮,靠的是人多勢眾。
薛太後畢竟是個此前從未執政過的女人,她難道還能把這過千的官員們,一口氣都給貶了,或是殺了?
說句心裡話,若是李中易高坐於龍椅之上,就算是借劉衝八萬個膽子,他也不敢摻合這麼大的逼宮之事。
然而,李中易失蹤已久。若是,文臣們及時的擁立了監國的皇子做皇帝,哪怕是李中易死裡逃生的回來了,要麼父子相殘群臣看戲,要麼是隻能去當太上皇,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李雲瀟的手裡掌握著重兵,可是,薛太後敢下旨殺了這麼多文臣麼?
成敗在此一舉!
而且,成功的機會並不小。
據劉衝的暗中觀察,薛太後並不是貪戀權勢的女人,此前也一直在皇宮裡安享富貴的生活,從未插手過朝廷軍政大事。
劉衝料定,就算是內閣三相再能乾,也不敢提議把大家都殺了。
君是君,臣是臣。內閣的相公,也都是有家族,有子孫的。今日你主張殺了這麼多人,來日,彆人殺你全家,就彆抱怨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大家都是老狐狸,誰敢不顧忌子孫的後福,以及家族的存亡?
劉衝所料不錯,包括李瓊在內,內閣的三位相公們,都猶豫了。
出了這麼大事,誰敢提議殺人,或者是貶人,不管成或不成,在士林或是史書裡的名聲,肯定是臭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