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卓彆林的女兒(1 / 2)

度過一個禮拜的迎新周之後,終於迎來了正式開課。

維克多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又忙碌。

除此之外,他還報名參加了哥大電影協會,這個社團除了哥大學生以外,還有一部分自費加入的非學生會員。

他們定期會組織觀看獨立電影、經典影視片,以及學生自製的電影。

今年的迎新會上,協會特彆邀請了好萊塢導演羅伯特·奧特曼,以及女演員傑拉丁·卓彆林前來現場交流。

並播放了他們1975年拍攝的影片《納什維爾》。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鄉村音樂的電影,但內容卻像是一顆臭彈,投進了慶祝美國獨立200周年的喧囂中。

奧特曼虛構了一場基層總統競選活動,該活動意在拉攏西部的選民,其中大量充滿諷刺意味的橋段,配上生動有趣的表演,以及發揮到極致的多線敘述,狠狠的嘲諷了美國人的虛情假意。

羅伯特·奧特曼有個尊稱叫“群戲大師”,1957年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從此正式開啟了導演生涯,70年拿下戛納金棕櫚大獎一戰成名,去年一部西部片又拿下柏林金熊獎。

之後又斬獲威尼斯金獅獎、美國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成為了影視上僅有的兩位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大滿貫的導演(另一位是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羅伯特·奧特曼拍攝電影,對故事興致不高,對互動格外著迷。

所以在他的迎新會上,著重講述了多線結構的優點,以及配角的重要性。

他表示大家應該多觀察這個社會,在美國現狀中尋找痛點,電影不能成為宣傳的陣地,而是要充分表達導演個人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在維克多看來,他更像是一個浪漫詩人,還是喜歡即興的那種。

與之同行的女演員傑拉丁·卓彆林,在《納什維爾》這部電影裡,飾演了一個BBC的記者,整個人裝腔作勢,喜歡滔滔不絕的發表關於詩歌的高談闊論,她很想努力打動這群鄉巴佬,但大家根本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整個迎新會,大家對她的興趣要遠遠大過於羅伯特·奧特曼。

並非因為她是女演員,而是因為她的父親是喜劇泰鬥查理·卓彆林,她的母親又是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女兒。

這BUFF層層疊下來,讓大家對她父親和外祖父特彆感興趣。

所以提的問題基本上跟《納什維爾》這部電影無關。

甚至還有人問她如何看到父母的婚姻。

因為卓彆林娶歐娜·奧尼爾的時候已經54歲,但歐娜隻有18歲。

傑拉丁·卓彆林很聰明,她知道大家想聽什麼,卻巧妙的用語言避開了敏感話題,講述父母和外祖父帶給自己的影響。

她從小學習芭蕾,目前除了做演員以外,也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職業舞者,並且還自己創作劇本。

迎新會結束後,維克多跑過去主動向她索要通信地址,並表示自己有在寫劇本,希望可以郵寄給她幫忙指導。

傑拉丁·卓彆林並沒有拒絕,不過給的卻是她經紀公司的地址,而非加州聖莫尼卡的家庭住址。

維克多當然不是為了給她寄什麼劇本,也沒有透露自己有出版小說,主要還是不想讓同學們過多的知道這些事。

“維克,你正的有在寫劇本嗎?”

看他收起寫著地址的紙條,身邊的胖子西蒙好奇的問題。

西蒙也是維克多中學六年的同學,不過倆人是在迎新會上遇見後,才知道都報了哥大電影協會。

“目前還沒有。”

維克多笑笑,“以後說不準。”

“我也想要她的地址。”

西蒙靦腆的笑著,眼神看向維克多的口袋,耳根都變紅了。

“嗯?”

維克多眼神開始變了,“你要她的地址乾嘛?不會是想給她寫追求信吧?人家都33了,兒子今年都三歲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