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又一年格萊美(1 / 2)

接下來的這一個多月,維克多隔三差五就去找蘇菲·瑪索。

不僅帶她買衣服,吃飯,還一起逛了很多巴黎的景點。

完全就像是個老父親一樣,雖然他不是爹係男友,但按照爹係男友的特點去對待蘇菲·瑪索,成功讓她對自己的依賴性與日俱增。

這期間,維克多也認識了蘇菲·瑪索的母親凱瑟琳·瑪索,她是一位很開明的母親,對於維克多的出現開始也有些驚訝,但在幾次接觸過後,也就放任他倆自流了。

於是,他開始正大光明的出現在蘇菲·瑪索家裡,經常買禮物也給凱瑟琳帶一份,還主動和凱瑟琳商談讓蘇菲·瑪索去美國學表演的事情。

這天上午。

維克多帶著蘇菲·瑪索,來到了久負盛名的盧浮宮。

倆人就像是普通情侶一樣,牽著手走進這座神秘的博物館。

當然,神秘二字僅是對於維克多而言,這也是前世有一部叫《達·芬奇密碼》的電影,讓他產生了這種錯覺。

《達·芬奇密碼》原著作者是美國作家丹·布朗,這部懸疑驚悚小說在2003年出版之後,迅速成為了全球暢銷書,連帶著丹·布朗之前的三部小說也暢銷了起來。

改編成電影後,《達·芬奇密碼》的票房也直接爆炸,美國本土票房收獲了2.1億美元,全球總票房高達7.5億美元。

這個數字自然讓維克多很心動,可惜他隻看過《達·芬奇密碼》電影,並沒有看過原著,就連電影劇情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或許將來等丹·布朗把小說寫出來,直接搶先買下版權也行。

“這就是《蒙娜麗莎》。”

兩人剛進入盧浮宮沒多久,就來到了《蒙娜麗莎》的展廳。

縱然蘇菲·瑪索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從小居住在巴黎,也沒來過盧浮宮看過這幅畫作。

“這是一幅偉大的作品!”

維克多感慨道,在《蒙娜麗莎》出現之前,畫家主要為教會和貴族服務,創作的作品多是宗教場景、聖人傳記和君主肖像等。

達·芬奇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規範,將一個普通婦女的肖像,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

這也標誌著藝術作品開始向更廣泛的人文關懷轉變,更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形成了文藝複興時期的核心價值觀。

“原來如此。”

蘇菲·瑪索聽完維克多的介紹,內心也有所感悟。

她現在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但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和所遭受的境遇,讓她內心一直有這個苗頭。

此刻看著《蒙娜麗莎》,心裡似乎有什麼東西正在悄悄破殼。

接下來,倆人又逛了古希臘雕塑區、埃及展區,以及現代藝術區。

離開盧浮宮後,隨便選了一間塞納河畔的咖啡館,點了咖啡和甜點後,坐下來繼續熱聊。

她感覺維克多真的很博學,能講很多她不知道的東西,一個《擲鐵餅者》,能從古代藝術講到現代體育運動。

其實等她再成長幾年,這些知識都不足為奇,如果到了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些更是手機上隨便就能刷到的文章。

可現在的蘇菲·瑪索看來,維克多就像是長輩,而她就是一個被諄諄教導的孩子,這讓她愈發很享受這種感覺。

“時間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