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購置房產(1 / 2)

1980年,全球通貨膨脹已經持續了幾年。

黃金的價格飛漲到每盎司500美元。

而在白銀價格最高點時,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了12倍左右,創下了曆史新低。

短短12個月的時間,銀價上漲了8倍,而從10年前算起,更是上漲了25倍,這估計是期貨曆史上首次出現一種商品,擁有如此漫長且駭人聽聞的大牛市。

亨特家族的億萬資產瞬間蒸發,並且還背負了超過20億美元的貸款。

而在他們背後的支持者,財大氣粗的沙特投資者,也在這次事件上狠狠的栽了一個跟頭。

早在二月份,紐約商品交易所就規定,任何客戶持有的白銀期貨合約淨頭寸,不得超過500份。

儘頭寸就是買入和賣出間的差額,比如買入100份白銀合約,賣出80份,淨頭寸就是20份,而一份合約等於5000盎司。

維克多利用手上的團隊,自己和父母名下的公司,分批賣出了總共19231份合約。

並且基本上是剛借入就賣出,保證自己手裡的合約不超過500份。

而亨特兄弟在暴雷前,依舊瘋狂買入,他們一次最少買入1200份合約,幾乎所有亨特家族成員和沙特王子們的賬戶上,都有大量的白銀合約。

全世界的白銀生產商為之瘋狂,很多早已關閉的銀礦又重新開采,並滿世界的尋找新銀礦。

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居民,也興奮不已,他們翻箱倒櫃的找出祖傳下來的銀器和飾品,但凡摻雜白銀的物品,全都毫不猶豫的送去熔煉,製成標準銀塊拿去出售。

大廈崩塌之後。

亨特兄弟和沙特王子以及中東巨富組建的國家金屬投資公司,瞬間破產。

許多為他們服務的華爾街經紀人,急的要跳樓,光是這群人就向亨特兄弟借貸超過2億美元。

希爾森公司、巴奇公司、沙特國家商業銀行、美林銀行等一大批借貸給亨特兄弟資金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立即成立了資產清查委員會,並對亨特兄弟名下的不動產進行封存,準備進行債務重組、資產拍賣。

美聯儲大樓內。

寬敞的會議室裡煙霧繚繞。

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叼著雪茄一臉的深沉。

下麵坐著紐約商品交易所主席約翰·L.、芝加哥交易委員會主席利奧·梅拉梅德、瑞士聯邦銀行委員會主席漢斯·布赫曼。

再往後,還有其他華爾街投行的總裁、經理,以及協助美聯儲參與了此事件的各大家族派出的代表。

這些人吵吵嚷嚷,正在商量如何瓜分亨特兄弟的財產。

杜邦家族的代表也在其中,他們瞄準了亨特化學品公司和佩科斯礦業公司,這都是亨特兄弟名下重要的資源和能源產業,也是杜邦家族幾百年來一直深耕的領域。

不過,對於沃爾克來說,此次召集這些人開會,並不是為了清算亨特兄弟的財產。

而是挽救亨特兄弟,甚至可以說是保護。

就在一天前,威廉·亨特在華盛頓會晤了美國財政部長,要求財政部和美聯儲牽頭,為亨特家族提供巨額長期貸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