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種熟能生巧的感覺,真的非常微妙!任何事情的確都是可以鍛煉出來的,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某方麵獲取令自己滿意的水平,必須要付出不斷的練習。更準確的說,投入足夠多時間的用心一也,來與神交換。當然公平!也就是董其昌所說的熟而後生。其實熟而後生深層次的就是錦盒原理——感情格律創造:首先要充滿感情(興趣激情是最好的驅動燃料),熟悉格律才能有所創造(你得先模仿大神們,學會爬,學會走,進而掌握更多的走路姿勢,可參考畢加索等大師的成長之路),我現在感覺生就是創造,核心是感情的一種外化。中間的模仿是不可或缺的格律,有點像放煙花(也像做愛),模仿是點燃花火的打火機,煙花的結果(創造)無足輕重,絢爛燃燒的過程(感情的迸發,也就是格物致知,用心一也的身靈體驗)才是值得砸吧味道的核心。
所以一開始得靠模仿,模仿是我們的天性,然後再加入自己的感情,沿著感情去延伸出創造,創造更像是感情高溫下的龜裂紋路,為創造而創造是愚蠢的!在熟和生之間,有一個“感覺”的差異(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一說就錯),“感覺”是在大量的“做”的基礎上綻放的奇異花朵。
我在繪畫的過程中,一開始我是完全按照參考物的比例去畫,這樣更準確美觀,榜樣和參考物能夠讓我進行正確的修正。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榜樣~那些成功人士的性格模型和方法論,?如這兩天看的《明朝那些事兒》裡麵的朱棣,他就是明顯的無我一心,獨尊天道。是我所推崇的做事原則,值得借鑒參考,自我修正。見賢思齊,不斷的去模仿練習,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一套辨彆真假,辨彆美醜的慧眼體係,畫一個美人,整體看過去,你就會天然(無理由的)的覺得腿應該長一點,手應該更細一點等等,這種“感覺”是很微妙的,是在不斷的參考模仿練習的“熟”的基礎上生成的。?感覺是在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熟練的土壤上結出的果子。等到全部畫好之後,你也會感覺充滿美感,?能夠外化你的感情。這樣做出來的錦盒才能無愧於己?,無愧於己,正是人生最終的目的!
格物致知說到底就是把自己的靈魂——感情野望的一部分,於身體裡捧出來,或者說挖掘出來。
真的不能拿儒家那一套學說完全的武裝自己,遵循儒家的做事方法去包容天下是步步維艱的,至少我還沒有丁元英那樣的境界。不能見到一個聖人,一個賢者,就將他們的衣服完全的套在自己身上,應該有所取舍的裁剪來適應自己的體魄骨形。就像我媽的做事風格,也是可以借鑒的,一個人如果不苟言笑,脾氣暴躁,反而會讓彆人更加的尊重,會減少很多麻煩,如果與世無爭,當個溫文爾雅的彬彬有禮的公子,彆人反而會更容易拿捏你這顆柿子。沒有人喜歡憋屈的感覺,人活在世上享受真正的開心就好。
今天開始調整自己。的確也感覺自己的生物鐘不太科學,甚至有點惡性循環,明顯運動的強度過大,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我不是做運動員,客觀的看,現在每天的運動量已經很大了。所以在謹慎周密的元認知思考之後,當然最核心的思考基準是~是不是給偷懶找借口。當明確確定不是之後,開始減少運動的頻率,好的習慣很重要,做有益的事情很重要,科學的分配精力更重要。一天中人的精力時間是固定的,過猶不及,有益的事情太多了,想雨露均沾,最終將一無所得,適得其反。
~~~日記正文
時間消耗:學習大於鍛煉大於娛樂大於休息
計劃的執行度~60
金子與燈塔:
日月既往?不可複追。
積極主動?格物致知
喜歡最長的墓誌銘請大家收藏:最長的墓誌銘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