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0:01:42
(下文中包含部分讀書筆記及讀後感)
金子與燈塔:日月既往?不可複追?積極主動?格物致己
日記正文
無論是荀子的虛一而靜,還是達摩的直指人心,或者其他宗教的一些描述,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不要讓思維成為你的牢籠,用心去感受,少去思考,少去創造自己的痛苦繭房,用慧眼去引領,把頭砍掉,最終你將跟你的佛心會師,就像若乾年後,許仙和被關雷鋒塔下的白娘子重相逢。
人的確像牙膏一樣,那些受儘苦難的文學家,如曹雪芹,還有日本的一些文學家(太宰治姑且也算吧,宏觀的說,人都算是受苦的,太宰治更像是自身脆弱的無病呻吟),飽受了人世間的各種擠壓之後,創造出了精華,人的確是需要壓力的,而我感覺自身壓力太小了,對於平常人來說,孩子是壓力,對於有一點追求的人來說,夢想、理想、時間、使命是壓力,要提升自己的壓力,最起碼要看到時間的殺手和死之後的自己。
風暴越劇烈,魚蝦越貴(上帝有點變態的溫柔呢,她好這一口),想一想,其實在人漫長的一生中,會受到無數的阻力,它們都是你的導師,來測一測你是不是真的金子,亦或是一吹就倒的紙牌屋,紙老虎,一吹就散的蒲公英?。很多看似不好的言語和情景,實際上都是在幫助我們修煉出一個不動如山的金身,借假修真,以不變之心應萬變之境,我們隻有一個選擇,神聖的選擇~信念を貫く,我們的手上自始至終隻有兩樣東西——時間和心臟。
所謂的借假修真就是像機器學習一樣,來構建一個大數據,不斷的精進,隻要對我們是有益的,就埋頭去做,增善去惡。
達摩禪的核心理論是“壁觀”,主要是比喻人心如同牆壁,要舍偽歸真、消除一切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