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2:23:20
金子與燈塔:日月既往?不可複追?積極主動?格物致己
日記正文
其實人要長期的跟自己心中的“焦躁”之老鼠相處,王陽明說的很好,要想消滅這隻老鼠(我願意稱之為——與這隻老鼠和平相處)需要在事情上麵修煉,不斷的練習,這才是致良知的“致”的奧義,她毫無疑問是一個行走的動詞。很多強人都用過各種各樣的名言警句來形容人與焦躁的關係,比如張磊和查理,都說過他們眼中的強人的共性——超強的忍耐力和速度,也就是遊隼之道——速度且專注。
其實我是愚昧的,我和狗一樣,會不自主的陷入“濁目”的狹隘之中,拿著有色眼鏡,口裡說著什麼聖人之道,行為上麵卻是愚昧腐朽,而人是用事情構建自己的,說和想隻是圖紙,做才是真正有效的。
理解自身的愚昧,看到那些鎖鏈,理解它們,無視它們,引領它們,最終成為真我,上天是欣賞優雅的真我的。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王陽明點讚)
自從看了關於記憶的書,發現人的大腦像車的引擎,跟我們胳膊上的肌肉也是同理,是工具的一種,要經常用它,才能不斷的強大,當不斷的進行記憶的練習,你能感到大腦這個引擎高速運轉時散發的熱量,以及不鍛煉,刷抖音時墮落異常的空虛感覺。
所謂的記憶術就是在沒有規律的事物之中創造規律。(創造故事,所以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是天生的編劇)
圖像記憶的重點是圖像而不是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