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佛門新秀,未來希望
俱留孫佛這位一心修煉的上古佛聽了佛主的話,眉頭緊皺,這次的損失如此之大,你什麼意思
這就算了不成
你還是不是佛門之主,有沒有一點勇氣
這位老好人臉色陰沉,沉聲說道:“佛主,難道此事就這麼算了嗎”
聽了俱留孫佛的話,佛門一眾佛陀、菩薩、羅漢、金剛都將目光看向了佛主,顯然他們也不怎麼能夠接受“算了”的說法。
就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十大弟子同樣如此!
這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是佛門高手不能接受他們走向沒落的這個事實!
更不能接受,不去報複阿修羅族、拜上帝教這件事情!
環顧四周,釋迦摩尼如來佛如何不知道諸佛心意,隻能歎息一聲,說道:“劫數使然,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此時正是我佛門遭劫之時,更不能與其他勢力爆發大戰。”
“華蓮淨土已經失守。未來,西牛賀洲以及其他三大部洲的麻煩定然不小,妖魔兩方必然還要作亂,你們儘力維持西牛賀洲的局麵。”
說到這裡,釋迦牟尼如來佛眼中閃過一絲暗淡,又道:“至於東勝神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的一些佛門道場,若是實在無法,便棄了,將人員接引回來便是。”
釋迦牟尼如來佛的話音一落下來,整個“大雄寶殿”內,一片嘩然。
這個言論,比不去報複妖魔兩方,更加不能讓諸佛接受!
立刻就有佛門高僧上前勸阻,不希望佛門執行這麼消極的計劃。
諸佛群情激昂,隻是釋迦牟尼如來佛已經下定了決心,加上他實力最強,威望最高,又有西方二聖撐腰,其他諸佛無奈,隻能黯然的出了“大雄寶殿”。
金剛不壞佛出了“大雄寶殿”,怒氣不散,冷聲大呼:“佛主怎能如此,如此一來,豈不是讓妖魔氣焰更加囂張以後,不是想打我佛門哪處道場,就打哪處道場若是打到了貧僧的‘金剛寺’,貧僧豈不是立刻圓寂了”
“是啊!這怎麼能行”
“妖魔兩方除了冥河、妖師外,其他人也沒有多厲害,我們佛門如何能夠退讓”
“老僧修持數百元會,一直與世無爭,可這一次,難以壓製心中無名火,必須要跟妖魔兩方,做過一場才是!”
“貧僧也不服!”
“對!明日過後,還要再次找佛主談一談!”
……
諸多佛門高手出了“大雄寶殿”,都開始借著金剛不壞佛的話頭,抱怨了起來。
觀世音菩薩聽了這話,眉頭一皺,又見其他人聚集的越來越多,你一言,我一語,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觀世音菩薩心中更加煩悶了,在佛門中,過去、現在、未來、中央、東西南北八尊佛是整個佛門的主宰者。
而四大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四人,同樣位高權重,遠超諸多佛陀。
現在,四大菩薩僅剩下兩人了,八大佛陀僅剩下一人,觀世音菩薩此刻,就是佛門前三的人物了。
什麼位置說什麼話,觀世音菩薩此刻雖然心中也是不怎麼滿意,可也知道釋迦牟尼如來佛的做法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這位觀世音菩薩隻得上前一步,走到諸佛中央,為佛主解圍了:“金剛不壞佛慎言!你為佛門佛陀,怎能在背後褻瀆佛主”
金剛不壞佛並非針對釋迦牟尼如來佛,隻是這件事上十分憤怒,這才失去了理智,在外詆毀了佛主。
此刻,被觀世音菩薩提醒,嚇出了一身冷汗,在佛門,釋迦牟尼如來佛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勢力,根本不是他這個小小的,沒有什麼權勢的佛陀可以得罪的。
甚至,釋迦牟尼如來佛動怒了,一句話,就能把他打落佛陀尊位,貶為一個金剛、護法。
要知道佛陀是佛門的高層,享受著巨大的權力,福利,甚至與佛門氣運相連,好處太多了,自然沒有佛陀想要降職,從頭再來。
想明白這些,金剛不壞佛也清醒了許多,行了一禮,趕緊對觀世音菩薩,解釋道:“貧僧也是一時著急,並非有意如此,還請……”
見金剛不壞佛冷靜下來,又見四周一些佛陀、菩薩看來,觀世音菩薩一擺手,阻止金剛不壞佛繼續說下去。
觀世音菩薩看了一眼諸佛,歎息道:“此刻,三界多事之秋,我佛門的損失已經很大了,不能繼續跟妖魔血拚,要知道其他的大教,可是什麼損失都沒有,若是我佛門一直衝在前方,那……”
說到這裡,觀世音菩薩頓了頓,看向了諸多佛陀、菩薩,而諸佛得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提醒,瞬間明白了,一個個嚇出一頭冷汗。
“菩薩的意思是怕玄門三教在背後漁翁得利”
有了這麼一個認知,金剛不壞佛以及周圍的諸佛似乎找到了一個理由,心中的鬱氣也消散了不少。
看到諸佛似乎找到了個方向,不再針對佛主,觀世音菩薩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說道:“正是如此!此時,不是開戰的好機會,玄門三教巴不得我們跟妖魔兩方打個你死我活,那時候,我佛門連抵抗的力量都沒有,玄門三教如何能夠放過我們”
“原來如此!看來我們隻能回山守好自己的道場了。”
聽了觀世音菩薩的解釋,諸佛理解了釋迦牟尼如來佛的苦衷,這才各自回了自己的道場。
當然,限於三界的危險,一些佛門的大神通者不是將自己的根基留在原址,紛紛將道場以大神通者挪移走,搬回了西牛賀洲。
除了回到西牛賀洲的以外,還有一些更加擔憂的,甚至將道場搬入了佛門開辟的那些中千世界中。
目前還沒有人不要臉皮,逃入混沌中的“極樂世界”。
這就是佛門目前的狀態,總體之上,還是處於了驚恐之中,除了個彆頭鐵的,佛門的諸佛基本上都沒有了膽子,各自都收斂了不少。
一時間,三界範圍內,很少能夠見到佛門弟子活動。
大環境如此的情況下,佛門有一處道場,卻沒有任何撤退的意思,此處正是在東勝神州的“浮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