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轉身朝著甬道走去,不想,牆壁上的一些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些字都是漢字,我連忙上前看了看,原來是墓誌銘。
這上麵講的大概是,這個墓主人叫張典,漢人,頭銜為武義將軍,是從五品的官職,是蒙古軍的一名“千戶都統”,這個千戶都統大概能帶一千到三千人左右,歸萬戶統領管。
墓主人死於1253年,是突然死亡,所以就匆匆下葬於此。
怪不得上麵沒有墳包,封土還有被夯實的痕跡,原來是跟著蒙古軍的,所以一些墓葬習慣就依著蒙人的習慣來了。
後來我也上網查了一下1253年的蒙古軍,確實跟上麵所寫的相差無幾。
1253年乃是南宋寶佑元年。當時,蒙古軍在忽必烈的率領下兵分三路南征大理國。
這一時期,南宋、大理等政權並存。
南宋是北宋滅亡後,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大理國則是中國曆史上在西南地區建立的一個多民族政權。
在這一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時,蒙古軍兵分三路,其中西路軍由兀良合台統率,繞道吐蕃腹地,一路招降吐蕃境內還未歸降蒙古的部族。
其進軍路線經過了四川阿壩草原、甘孜草原、稻城等地,進入橫斷山脈,翻越旦當嶺(雲南中甸縣),渡金沙江。
所以估計這墓主人張典是因為長途跋涉,心勞成疾,突然就死在了稻城這邊,然後沒辦法匆匆下葬在了這裡,這從甬道墓室粗糙的痕跡便能解釋得通了。
“三哥,還真被你說中了,這墓主人真是個五品的小將軍啊!”馬玉良瞪大了眼睛,滿臉欽佩地看著我。
“那肯定了,我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可是立誌要成為海賊王一樣的男人。”
“三哥,怎麼,你還想上大海裡掏古墓啊?”馬玉良歪著頭,一臉疑惑地問道。
我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上大海掏你妹的古墓,我這是形容一下我誌向遠大好不好。”
馬玉良連忙擺了擺手,“得得得。”接著又神秘兮兮地湊過來,“不過,三哥,我可是聽說這大海裡也有不少古墓呢!”
“彆聽說了,你先拿出證據,證明古人有潛水艇和潛水裝備再說,就算古人能憋幾個小時的氣,那也不可能,你以為大海裡幾千米深度中的氣壓是開玩笑的?還沒遊到
“那我聽行裡有人說,那個什麼明朝的首富沈萬三,就埋在海裡麵。”馬玉良一臉認真地說道。
“我的良哥,你有沒有聽過入土為安啊!古人最在意的就是死後能入土,誰閒的沒事去入海啊!到時候海還沒入呢,就先入了鯊魚的肚子。”
“況且,這種海裡的墓,之前都是陸地,慢慢被海平線侵蝕之後才能形成海墓,所以彆信什麼大墓在海裡,就算有,也沒有找到的可能。”我一邊搖著頭,一邊擺了擺手。
“三哥,那萬一真有呢?要是真能找到一座海裡的大墓,那咱可就發大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