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瞧見了一個香爐,順手拿起便仔細端詳起來。
這個香爐還挺有意思的,是一個三腳爐,爐子底部清晰地刻著“大明宣德年製”的字樣。
好家夥!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啊。
說起這宣德爐,那可真是有不少門道。
先不說市場上假的泛濫成災,就單說在明清期間,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那可都在仿造這個宣德爐。
以至於到了現代,市場上宣德爐的數量多得驚人,真真假假混雜在一起,讓人眼花繚亂。
真正的宣德爐,是明朝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所精心打造。
關於其製造的數量,有說當年隻造了三千多隻,也有傳聞稱造了一萬多隻,不過無論哪種說法,都確實數量極其稀少,堪稱鳳毛麟角。
至於後麵的朝代一直仿造宣德爐,原因眾多。
其一,宣德爐聲名遠揚,在香爐的世界裡被奉為極品,後世之人出於對其赫赫名聲與絕美造型的向往而紛紛仿造。
其二,宣德爐所采用的用料堪稱登峰造極。
據說當時宣宗朱瞻基不僅親自參與設計監督,更是選用了從暹邏國進口“風磨銅”紅銅。
這種風磨銅材質獨特,據說其純度極高,質地堅韌。
相傳用這種風磨銅鑄造的宣德爐,微風吹拂過去時竟能靜止不動,隻因它對磁場有一定的乾擾,從而會呈現出一線天的奇妙情況。
當然,這大抵是民間的誇大其詞,畢竟迄今為止,我尚未親眼目睹過此種神奇的宣德爐。
再者,宣德爐使用的是失蠟法鑄造。
失蠟法是一種極為精妙的鑄造工藝,先以蠟製成器物模型,然後在其外表敷上耐火材料,加熱烘烤使蠟模融化流出,從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內澆鑄銅液,凝固冷卻後便得到成型的鑄件。
這種方法能夠鑄造出造型複雜、紋飾精細的器物。
而許多高仿的爐子也采用失蠟法,試圖模仿宣德爐的精湛工藝,但往往在材質和細節處理上難以企及真品的高度。
正因如此,真正的宣德爐那價值可是高得嚇人。
不過,後麵朝代仿造的也並非毫無價值。
就比如清朝康雍乾時期的仿製品,工藝精湛,造型優美,也能在收藏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至於能不能分辨真宣德爐和後麵朝代仿製的宣德爐呢?
答案是當然能。
首先,可以先看爐子的材質。
真宣德爐采用的是從暹邏國進口的紅銅,經過反複提煉,其銅質極為細膩純淨,絲綢般柔滑。
用手觸摸,能感受到一種溫潤的質感,毫無粗糙或砂眼。
而後世朝代仿製的宣德爐,在材質上往往難以達到這種純度。
有的可能會摻入其他雜質較多的銅料,使得表麵略顯粗糙,甚至能看到微小的氣孔或砂眼。
仔細觀察材質的色澤,真宣德爐的顏色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紫紅色。
而仿製的顏色可能會有所偏差,或過於鮮豔,或過於暗淡。
其次,要看底下的落款。
真宣德爐的落款“大明宣德年製”字體規整有力,筆畫粗細均勻,具有獨特的書法韻味。
而後世仿製的落款,雖然也儘力模仿,但往往在字體的神韻上有所欠缺。
有的筆畫可能會顯得軟弱無力,有的結構可能會過於鬆散或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