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青花瓷罐(2 / 2)

正是那人帶著東西來了,隻見他背著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腳步匆匆,神色略顯緊張地走了進來。

我二話不,眼神示意他跟我去裡屋,然後使了個眼色讓馬玉良將店門關閉,提前打烊。

來到裡屋,他將包裡的東西都放到了桌上,每件東西都用廢棄的報紙包裹著,那報紙皺皺巴巴,還帶著些汙漬。

看著這簡陋的包裹手法,我心中暗自揣測,如果真是剛從土裡出來的,那十有八九出土於江浙一帶。

我定了定神,道:“打開瞅瞅吧。”

他點點頭,雙手微微顫抖著開始拆包裹。

隨著包裹一層一層被剝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個青花罐子。

這罐子罐體圓潤飽滿,釉色溫潤,青花的發色深沉,有著一種內斂而含蓄的光澤。

我湊近仔細觀察,罐身上的青花圖案線條流暢,筆觸細膩,描繪的是纏枝花卉,花朵綻放,枝葉舒展,栩栩如生。

從釉質來看,釉麵肥厚,有細微的橘皮紋,這符合明代初期洪武時期的特點。

再看胎質,略顯粗糙,有一些細的孔隙,這也是當時工藝的特征之一。

然而,僅這些還不足以斷定其真偽。

我輕輕敲擊罐身,聲音清脆悅耳,餘音嫋嫋,沒有那種沉悶的回響,初步判斷這不是灌漿胎的仿製品。

再翻過罐子,查看底部的款識,並無落款。洪武時期的瓷器多數確實沒有款識,但也不能就此完全確定其為真品。

我又用手指摩挲著罐口和罐沿,感受其邊緣的處理,沒有發現現代工具打磨的那種過於光滑的痕跡。

最後那就是聞,我拿起罐子聞了聞,有股土腥味。這土腥味對於鑒定物件的真偽和出土時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般來,剛出土的物件由於長期埋在地下,會吸附周圍土壤的氣息,從而帶有獨特的土腥味。

這種剛出土的物件所散發的土腥味往往較為自然、純粹,沒有夾雜其他異味。而經過人工刻意添加的土腥味,可能會顯得過於濃烈或者不真實,甚至可能會混合著化學藥劑的味道。

我閉上眼睛,仔細感受著這股土腥味的細微差彆。經過一番分辨,這土腥味自然而純粹,沒有任何人為痕跡。

綜合種種細節,我心中已有了七八分把握,這青花罐子大概率是明代初期洪武時的真品。

但是,我還是得探探這饒口風,想知道他對這罐子的看法。

我清了清嗓子,故作隨意地問道:“老兄,您覺得這罐子是哪代的?”

那人眼神閃爍了一下,猶豫著:“我覺著吧,怎麼著也得是明代中期的。”

他是中期,想來應該是不太懂。但大家都是北派中人,我也不想刻意糊弄他,畢竟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不是。

我微微一笑,道:“老兄,您可彆開玩笑了。這罐子的釉色、青花發色還有胎質,怎麼看都不是明代中期的風格啊。您再仔細瞧瞧。”

他皺著眉頭,湊近又看了看,嘴裡嘟囔著:“難道我看走眼了?”

“您再想想,明代中期的青花瓷器,那畫風、那用料,能和這罐子對得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