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百貨大樓裡的服裝和布料(1 / 2)

縣百貨大樓成衣櫃台後的展示牆上隻掛了幾件樣衣。

年代文愛好者們熟悉的列寧裝是沒有的,六十年代兩國關係緊張,這種收腰式,西服領,雙排扣,源自鄰國的服裝已經退出曆史舞台。

牆上的樣衣隻有兩種,一種是當地人口中的三八服,小翻領,單排扣,雙襟中下方各帶一個挖兜,顏色隻有灰,藍,黑。

無論顏色還是款式都乏善可陳。

另一種樣衣倒是引起了項海瀾的興趣,那是一款仿製的鐵路員工製服,藍色的軍裝樣式,小立領,亮閃閃的單排金屬紐扣,上麵還有鐵路標識。

七十年代果然是製服獨領風騷的時代,比如這件鐵路服,還有軍服。

能擁有一套部隊淘汰下來的正式軍裝,有些人做夢都會笑醒,家裡條件不好的年輕人結婚時,如果做不起新衣服,都會想方設法借套軍裝穿。

有需求就有市場,民間的仿製軍裝慢慢流行開來,但畢竟是部隊製服,就算仿製的,百貨大樓也很少公開售賣。

項海瀾聽王大娘說,軍人服務社時不時會上些仿製裝,一上架就被哄搶,特彆受歡迎。

鐵路製服稍微沒那麼敏感,不需要特殊渠道售賣,百貨大樓的樣衣同樣受歡迎。項海瀾隻站了一小會兒,就有三個人來詢價,隻一件上衣就要價15塊2。

用後世的標準看,十分便宜,可現在是七零中旬,她的中專畢業生大姐,在漢達縣屬於高收入群體,一個月工資42,買不了三件衣服。

有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打聽完價格直皺眉,“你們怎麼不去搶?”

新調過來的售貨員比周蓉的服務態度好多了,笑眯眯搞推銷,“同誌,我們這件衣服可是的確良麵料的,不起皺,耐磨損,穿十年都不會壞,這價錢你買了一點不吃虧。”

“的確良?好東西呀,你拿一件給我試試。”

項海瀾心道,姑娘,你虧大了。

如果記憶沒出錯,今年滬市石化總廠上了10萬噸纖維生產線,從產出到流通有一定滯後性,但也不用等太久,的確良布料不用兩年就會走進尋常百姓家。

價格也會大幅縮水,再也不是洛陽紙貴的,有市無價的的確良了。

有錢難買我樂意,提前購買提前享受,項海瀾腦袋抽了才會去提醒人家。

成衣沒什麼看頭,她又轉去布料櫃台。

的確良和的卡麵料隻有薄薄兩小卷,還有吸濕性最好的維綸布,這些化纖混紡麵料除了價高,還挺有個性,不僅收布票,買布還要支付工業券。

相比來說,曆史悠久的毛製華達呢麵料性價比更高,國內很多毛紡廠都在生產,9毛一尺,成人做一件上衣最多不超過7塊錢,當然得攢夠相應的布票。

便宜是便宜,項海瀾也買不起,作為家裡蹲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原主留下的全部資產一共6塊3毛2,票據更是一張沒有。

購物環境也不友好,跟她第一次來時一樣,人巨多。她在櫃台前才剛一站穩,就被一位大嫂的大屁股擠到一邊,“小姑娘你到底買不買?不買趕緊讓地方。”

行吧,看棉布去。

棉布櫃台前的人更多更擠,因為棉布的供給量最大,價格也相對合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