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殲星艦(1 / 2)

若是異族不知道也就罷了。

但若是異族得知了真相,必然會趁機發難,開啟全麵戰爭!

真要是發生這種情況,最好的局麵是人族棄守一處前進城,從空間通道撤出,返回人族領地。

最壞的局麵,那就是除了四號戰場外,其他三座戰場的人族軍隊全部撤回!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四號戰場也不一定能堅守的住。

真要如此,那豈不是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

人族之所以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將戰場推進至異族領地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想再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

那種時刻都要擔心異族攻入人族腹地的心情,沒有經曆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的!

所以,方學益他們這些源力科學家們如此廢寢忘食,就是為了能早一日研發出殲星艦。

..............................

殲星艦,是百年前就提出的一項研究項目。

根據源力科學家的推測,殲星艦的攻擊即使對封號級強者,也能造成極大的殺傷力。

但項目提出後,卻遲遲無法開展。

因為麵臨的難題太多了,像能源問題、材料問題、動力問題、防禦問題......等等,都是需要一個個去解決的。

新曆前,人類的最高科技水平也不過是在太空建立空間站罷了。

然而新曆後,人類早在百年前就達到了這個科技水平。

當時的源力科學家們,已經研發出了比新曆前的火箭還要先進的太空飛船。

不需要分離和脫落艙體,就可以自由出入藍星的大氣層。

然而,當太空飛船駛出藍星,轉遍了整個太陽係後,除了發現幾個死寂的星球以外,也沒發現什麼有用的東西。

唯一特彆的,可能就是其中一個星球上有一種質地堅硬的金屬礦物質。

若是放在新曆前,倒還有些作用。

但是如今,藍星經過源力的改造,連一個最普通的鐵礦石的密度都要比之前大了不少,就更彆說其他金屬礦了。

因此,整個太陽係內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資源。

以當時太空飛船的能源儲備量,也不足以駛出太陽係。

而且就算出去也沒啥用,與其耗費巨大的代價去探索未知的宇宙,還不如先解決眼前的異族危機。

直到後來,源力科學家嘗試將核反應堆與源力結合,研究出了源核反應堆,這才解決了最關鍵的能源問題。

源核反應堆釋放的能量是核反應堆的數百倍。

即便如此,源核反應堆還是不足以維持殲星艦運轉的能量消耗。

但這,已經是人族目前最高的科技水準了。

如果想要再提升能量,那就隻剩下一個辦法,疊加源核反應堆。

而疊加的過程必須要經過反複的實驗,耗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研究出源核反應堆最穩定的存在方式。

有人說既然能量不夠,那就在殲星艦上多放幾個源核反應堆。…。。

其實不然。

這個原因解釋起來也很簡單,量變並不能引起質變。

增加源核反應堆的數量就相當於做加法運算,而疊加源核反應堆就相當於做乘法次方運算。

再說了,就算殲星艦體積再大,也總不能在上麵放滿源核反應堆吧。

既然解決了最關鍵的能源問題,那麼就剩下最後的材料問題了。

雖然有源核反應堆生成的防禦保護罩,但是殲星艦本身總得能承載源核軌道炮的發射吧。

源核軌道炮是以源核反應堆為能源,研發出的一種最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

論單體殺傷力,要遠超核彈。

也正是因為源核軌道炮的存在,殲星艦才具備威脅封號級強者的資本。

但是以人類目前的技術,隻能製作承載小型源核軌道炮發射的材質。

像殲星艦上搭載的那種大型軌道炮,必須要使用更堅硬的材質。

否則,軌道炮的蓄能都還沒完成,炮管就已經炸毀了。

但是人類找遍了五顆星球,也沒找到能承載大型源核軌道炮發射的材料。

無奈之下,殲星艦項目隻能中止。

..............................

直到五十年前,人族吹響反攻的號角,試圖將戰場推進至異族領地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