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鬆文沒有回答。
他伸出右手,用同樣的力度在周易圍腹部的同樣位置擰了下。
然後,周易圍以同樣的聲音吃痛叫道,“你為什麼要捏我的肉?”
張鬆文幽幽一笑。
“現在我們倆打平了。”
“老鬼!!”
兩兄弟在旁邊壓著聲音打鬨;林無攸在中間不壓著聲音歎息。
吳彥姝老師的情緒還是太多,他不想要裝出來的病人,他要的是“病人”。
這也是將表演生活化的難度所在。
表演有三個流派:表演派、體驗派、方法派。
表現派其實很容易懂,通過一些外在表現形式突顯人物個體,包括道具、特定的表情、標簽式的動作等等。
以林無攸的個人感覺來說,這是個非常容易出爛片演員的表演派彆。
他個人還是更喜歡體驗派和方法派。
體驗派源於斯坦尼體係,其表演理論等同於表演理論。
彆誤會,絕不是一句廢話,斯坦尼係列在表演理論中的地位相當於儒家之於封建社會,居於統治的主導地位,其在科學性上、嚴整性、可實踐性方麵都是其他表演學派遠遠不及的。
體驗派認為,演員應該在舞台上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進入人物,然後表現出人物的情感。
方法派彆名“斯坦尼體係燈塔國化的表演訓練方法”。
兩者同宗同源,在訓練演員目的、宗旨和演員塑造角色的最終目的方麵沒有理論上的分歧。
區彆在於體驗派是斯坦尼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訓練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或阿德勒在大都會演員工作室的訓練方式。
用更白目點的解釋,這是蘇聯化和燈塔國化的區彆。
在表演上方法派認為,重要的是演員在舞台上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通過觸發自身經曆而爆發出來的,而不是努力的讓自己的思想與角色保持一致。
乍一看兩者很像,拍攝出來的效果很多時候也幾近相似,但在拍攝期間那點表演派彆的微妙不同便會被無限放大。
根據吳彥姝老師開始表演的年代和現在表現出的效果,她極有可能是“體驗派”,這就讓拍攝非常難辦了。
體驗派必須要沉進角色裡麵,這需要時間、也需要一次次磨合,吳老師一時半會顯然做不到。
在反複嘗試多次失敗後,日頭從東方移動到正中間,光影的位置發生了徹底變化,清晨的拍攝被迫中止。
“來,各部門放飯,兩個小時後重新開始。”
午休時間到,工作人員們紛紛乾飯休息,林無攸卻重新翻找出劇組通告,將女主角的所有劇情都往後推,轉而拍攝劉小慶和男主角的對話戲碼。
通告是劇組提前定好的時間和地點表,如無特殊情況,輕易不會發生變動,更彆提還在拍攝第一天便進行改動。
劉小慶聽到通知後簡直驚呆了,這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種忽然間的變動不光會讓演員不安,更會讓劇組工作人員的氣氛驟然浮躁。
誰都不想在朝令夕改的環境下工作。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