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無攸回答:“在我看來是可以讓新人創作者有前行的方向,我跟專業編劇合作的次數很多,逐漸發現了一點小問題。不管他們人物和對話多好,各幕戲多少生動,但故事時常過於平直和缺乏吸引力。
“就影像敘事的結構和具象的情節構建來說,我個人是有一套本能性的模式在。說是本能不太合適,是我分析了上百部影片,捋順他們的故事結構後發現的一個,詳實且普適的故事模式。”
感謝係統的沉浸式訓練,在增加他個人能力的同時,還給他提供了可以薅羊毛的一種方法。
奧普拉之前有簡單翻閱過裡麵的內容,書中的遣詞造句並不複雜,舉的案例也足夠簡單,但還是有一定的閱讀門檻。
其實以林無攸當前的身份來看,賣自傳更容易賺錢、也更容易吸引眾人眼光。
但要是有特定目標的專業性書籍……奧普萊隻能祝他好運。
那些毒舌的書評人可等著挑毛病呢。
奧普萊嘀咕歸嘀咕,還是很專業地繼續提問:
“是什麼讓《故事策略》成為劇本創作可以借助的有用範式和有力工具?”
林無攸答:“它提前告訴熱門的電影必須包括多少行動,有多少主人公目標驅動情節,在什麼時候應該做出改變與判斷。這不是一種公式,是一種適用於任何故事類型的範式,它可以讓編劇理解電影敘事如何拉動觀眾們的共鳴。”
“那會不會出現過於呆板以至於限製編劇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不同聲音?”
“一些編劇擔心這是新的千篇一律的故事“模刻”方法,他們更傾向於相信這會讓所有的電影如出一轍。但我所提供的東西與流水線作業毫不相乾。英雄目標序列範式不是新概念,也不是我編造而成。成功的故事片和影像敘事數百年來以此運作!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指明此前尚未明示的東西。”
“我能做出的唯一提示是,目標序列適用於“好萊塢”式主流的商業故事長片。但是,它不適用於短片或一般被稱為“藝術電影”的作品,這些是相對小眾的更具實驗性或非結構性的電影。世界需要藝術電影,也需要故事片劇本。”
……
台上的林無攸款款而談,電視機前的理安無語凝噎。
“林無攸還挺招人喜歡的,上脫口秀的效果不錯嘛。”林佳慧笑嗬嗬地評價,轉頭便看見摁住太陽穴發愁的丈夫,“你這是什麼表情?想起自己在脫口秀上尷尬的場麵了?”
理安沒有回答,反而問了另外個問題。
“以他現在介紹的話術來看,你覺得這本書有意思嗎?”
“挺有意思的呀,如果書本內容真像他所說得那麼用書,對於愛好者跟專業編劇來講,應該是個很好用的工具。”林佳慧謹慎評價,“要不是我對寫劇本沒有興趣,我都想入手買一本了。”
理安摁住太陽穴發愁。
“你覺得這本書很有趣,我覺得這本書很恐怖,林無攸還不如寫本沒有什麼含金量的自傳呢。”
與其說愛好者與編劇新人會開心,不如說好萊塢大小片商們會超級開心。
如何穩定輸出一部可以盈利的作品,一直是困擾各大片商們的難題。
影視作品很吃靈感,也吃創作團隊的掌控力。
當導演與編劇清醒、理智、知曉自己在創作什麼時,那麼作品不會特彆差;可一旦導演或編劇開始自嗨,進行一場自我滿足的快樂時,警覺的片商可以察覺出問題,不警覺的片商會直接被花言巧語騙過去。
從某種角度來說,導演是全天下最會拉投資的家夥。
他們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隻是為了投資商相信那薄薄的幾頁劇本好看,相信那個或簡單或離譜的故事有看點,會有觀眾願意掏錢買賬。
靠劇本或靈感拉投資的事情,放在行業都行不通,但凡創業者敢這麼蠱惑投資商,那他一定會被打成騙子。
唯獨在電影圈,這套離譜但耗錢的玩意行得通。
但林無攸的《故事策略》一經發布,這個離譜的現象會大大改善。
片商對電影構成有個很基礎的概念在,他們會用這套模板去套那些劇本,一旦發現偏離或放飛,事情就有趣極了。
要麼勒令修改,要麼完全不投資。
這還算好的情況。
更糟糕的情況是,在有套可重複的模板在時,誰敢保證這群利欲熏心的片商不會抓來一位編劇,按照市麵上的熱門電影改皮套部電影。
林佳慧聽完丈夫的擔心,用了個極其形象的總結詞。
“換言之,林無攸給好萊塢片商們提供了一個流水線的模板。”
理安沉重點頭。
“現在隻能寄希望於他的宣傳話術隻是說說而已,要不然的話……好萊塢的大小片商真會被這家夥給帶歪。”
畢竟彆人說這套理論隻是總結,是當之無愧的紙上談兵,林無攸則截然不同,他真拍出過爆款電影,兩部電影還都是他作為編劇,票房加起來十五億多!
這個票房成就太有分量了,讓人不信都不行。
而一旦相信這套該死的模板,就好萊塢逐利的個性,哪裡還有給編劇發揮靈感的餘地啊!
理安甚至懷疑林無攸就是個刺客,給好萊塢送了一副“包著蜜糖的砒霜”。
好個毒夫!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