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後續了,理由就這麼簡單,”林無攸重複,“因為考上了電影學院,所以走上拍攝之路,我一開始對攝像機沒有太多特殊性的感情,隻將其視作用來留住‘那一瞬間’的工具。”
“……”
這一刻,曾經做過的背景調查終於從楊蘭腦海中浮現,朱君在《藝術人生》的慘敗曆曆在目,完全被林無攸的不走尋常路反殺。
楊蘭深呼吸一口,立刻調整後續的采訪方向。
“您喜歡投資嗎?平日的投資習慣是什麼?”
林無攸:“唯一的投資習慣是不投資。”
楊蘭:“怎麼看待YouTube的大獲成功?穀歌為此砸了20億美元。”
“YouTube的成功是種基於時代特性的成功;穀歌早晚會發現他們做了筆無比劃算的生意,YouTube會給穀歌帶來上千倍的回報。”
楊蘭:“有考慮在國內布局商業帝國嗎?”
“完全沒有,仍然以拍電影作為後續目標,我是個儘職儘責的導演。”
“……”
楊蘭對天發誓,她已經在很努力地挑起問題,並企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走進林無攸內心,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與觀點。
比起常規性的采訪,人們肯定更願意看見一位世界大導演、百億富豪的成功心得,知道他究竟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但林無攸好似那個銅牆鐵壁,巋然不動。
重新梳理采訪思路,她再換個切入點,不信無法從林無攸口中探聽到些許有價值的訊息。
她的嘗試是成功的,接下來的切入點吊起林無攸的談興,卻讓楊蘭五味雜陳。
“我看過您與六台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林無攸對好萊塢》。這也讓很多人對大洋彼岸的風土人情產生了向往,對於這些人您有什麼建議嗎?”
林無攸斟酌下:“我的建議是,彆把紀錄片上的事情當真。”
楊蘭又是一臉問號。
林無攸解釋:“紀錄片不會進行美化,但鏡頭的魅力在於,在某些特定的視角下,它會掩蓋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
“比如說……”
林無攸:”你們看到的是,所有人都跟我友好相處,實際的真相是,他們如果敢無理由地跟我對著乾會被立刻開除,後麵有上百人願意接下這個空缺。我不是他們的合作夥伴,我是他們的BOSS,我會給他們的賬單付錢,我會給他們的簡曆增光。”
“你隻有足夠強大才能得到尊敬,而那些紀錄片極大地規避掉這一部分,使我顯得過分和藹可親。”
他也草草瞄過六台出品的紀錄片,那位導演真該去《意林》任職,雜誌社會比六台更適合他,避重就輕到了一定地步。
東亞社會還是習慣低調與謙虛,太過鋒芒畢露的話不適合在電視上播放,楊蘭提醒他注意這點。
林無攸渾然不在乎。
“這是實話。”
楊蘭定定地看著他,忽然捕捉到一點大新聞的味道。
比起常規性的采訪,人們肯定更願意看見一位世界大導演、百億富豪的成功心得,知道他究竟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或許人們未曾成功,單純因為他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楊蘭順勢詢問:“看來林導有自身的理解,願不願意給觀眾們分享下?”
林無攸說:“你聽過‘績優主義’麼?社會地位和獎勵應當基於個人能力與成就,而非出身、財富或其他非個人因素。”
“聽上去很有道理,”楊蘭點頭。
林無攸輕笑:“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績優主義表現得非常明顯,以表現和成績作為主要評判標準,無論是獎學金平定還是學生評優評選,全部都看學業成績。在這樣赤裸的競爭製度下,謙虛難道不是最無用的東西嗎?偏生我們主流文化又是鼓勵學生謙虛。”
“聽上去也有道理。”楊蘭繼續點頭,“那您反對績優主義嗎?”
“不,我將其視作‘一麵警鐘’,”林無攸放緩語速,似是一字一句地斟酌,“績優主義看似公平的成功會造成一群精英的傲慢。”
“……什麼?”楊蘭生出些不詳的預感。
林無攸指了指自己:“就比如說我,績優主義會讓我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忘記這些幫助我的時機與運氣多麼重要,輕視那些比我不幸和缺乏資格的人。”
“……”
楊蘭斟酌再斟酌,也沒有斟酌出合適的回複。
任何人說出這句話都顯得格外有道理,偏生這話從林無攸嘴裡說出。
“林導,您與國內頂尖大導們幾乎同時朝商業大片的方向發力,對吧?”
“對。”
“在您闖蕩好萊塢的時候,也有華人導演在好萊塢奮鬥,對吧?”
“對。”
“那我請問,這些大導演的失敗也全都由於時機不合適嗎?明明您比他們起步要晚,起點也要更弱,可在同樣機遇的情況下,隻有您走到了今天,您認為這也因為‘好’時機嗎?”楊蘭問出這話時那叫個無語。
林無攸察覺出些許不對勁,可現在改口又太晚了,隻能繼續硬著頭皮回答。
“……或許。”
楊蘭放棄掙紮,她直接朝著攝像機開口。
“觀眾朋友們,現在一個最不應該謙虛的導演在我麵前說出了最謙虛的話,我現在真好奇究竟是誰在說林導恃才傲物。”
之後的采訪偶有爆點,但終究不如這場莫名中止的“對績優主義”的討論。
采訪結束,楊蘭與林無攸告彆。
楊蘭微笑:“林導很您對話真愉快,希望下次還能采訪到您。”
自覺全身都被扒光的林無攸笑得很勉強,“……有緣再回。”
——他會保證兩人絕無任何緣分。
這場突如其來的采訪打亂原定計劃,隻給林無攸剩下些當麵道彆的時間。
兩人定好郵箱聯絡,林無攸便火速趕往國際機場,再坐上十幾個小時飛機抵達洛杉磯。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