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風說道。“向明說話好聽,我這個老師忍不住心生歡喜。”
向明回答的也有趣。“我隻是說出自己的感受,絕對沒有其他意思。”
我忍不住笑了,調侃向明道。
“向明,你就不用解釋了,越說越來勁了。
說了這麼多,你也大致了解到道門的規矩。
索性我再說一下道教拜師的注意事項吧,讓你心裡有數。
你我之間有沒有師徒的緣分先不說,先了解下總沒有壞處。”
向明再次坐下,聽我給他說關於道門拜師。
“現在信息發達,通過互聯網溝通和展示,許多事變得簡單。
社會上出現很多“明師”,讓你看到他好的一麵。
不過,我要提醒你,拜師需要理智辨彆。
如何去辨彆呢。
一是大日子的時候,初一,十五多到道觀裡走走,多了解總沒有錯。
二就是多觀察多看,一般情況下,師父收一個徒弟,最少要考察三年時間。
說是師父挑徒弟,徒弟也要考察師父。
先多多積善行德,心存善念,做善行,行善事。
機緣自會相遇,師父也要考慮徒弟的人品,德行才會收歸門下。”
這方麵比較容易理解,師徒嘛,相互之間緣分很重要,有個接觸的過程和磨合的時間。
向明說道。“柳老師說的沒錯,師徒關係緊密,不能不慎重考慮。”
“道家講究正統的傳承和法脈,正統法脈需在宮觀裡舉行。
在道觀大殿之上,經由拜師禮,開壇祈請上界,上表入道疏文,有了這道程序,徒弟才會得到師父及祖師爺的承認。
所以啊,我建議你就是拜師父,也要去宮觀為好。
而不是傻呆呆的在社會上,等著師父出現。”
知風插言說道。“柳老師在重慶玄妙真觀,目前做都管,管理一些事情。”
向明不懂都管什麼意思,詢問道。
“知風老師,都管是做什麼的,您能給我說說嗎。”
知風笑道。“倒是忘了,你不知道這方麵的事。
都管嗎?
一兩句不好說清楚。
這麼說吧,在道教的道觀裡最高的是方丈,往下是監院。
監院俗稱的當家,負責主持道觀的日常事務。
方丈,監院不是每個廟都有,必須升座才能行,屬於主要教職。
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排頭一位的就是都管。”
“啊。”
向明恍然大悟,知道想做我徒弟並不容易。放在單位或者團體,都管的位置就是三把手。
向明情緒穩定下來,我說道。
“還沒說完呢。
現在的社會很先進,伴隨經濟的發展,有些“高道大德”會商業化炒作自己。
能力方麵高低不說,有的找團隊合作,出個策劃,把自己包裝的高大上。
還有的自我包裝,做一些人設,搞一些奇裝異服,或者拿出一些常人不了解的方麵故弄玄虛。
這麼包裝,各有各的目的。
不排除有高人或許隱藏其中,但要多加注意。
拜師父,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相互多點時間相處,多一些4時間了解,不要急於求成,急著要結果。”
向明汗顏,很慚愧的說道。
“唉呀媽呀!
柳老師,早聽到你的話,我何至於走這麼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