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後笑道。“說的好像真是那麼回事似的,不過是民間傳說,聽聽倒是很有意思。”
知風卻不這麼看,她聽的津津有味,看到蔡家坡不說話,催促的問道。
“這就完事了,不可能這麼簡單,接著往下說,我愛聽。”
蔡家坡看看我,我說道。
“你看我做什麼,不過是傳說罷了。雖然我們是道長,倒不至於為這事忌諱,你有啥說啥,就當閒磕牙了。”
蔡家坡又開口說道。“迦葉佛看真武大帝離開了縉雲山。
馬上騰雲駕霧趕往淩霄寶殿,稟告玉皇大帝,說自己已經讓真武大帝離開了縉雲山。
玉皇大帝一看,果真如此,也樂得事情有了個結果。
立馬判定縉雲山歸迦葉佛。
為了安撫真武大帝,同時宣布,真武大帝跨到南岸落腳的那座山就歸真武大帝所有。”
吳心語不住的搖頭,笑嗬嗬的說道。
“這故事明顯是百姓思維,神仙佛祖都這麼不堪,做事情一點智商都沒有,一點都沒可信度。”
知風說道。“就是個傳說,你聽聽就是了。哪有那麼多的感慨。”
蔡家坡說道。“我說的都是當地的說法,百姓千百年來就這麼說的,至於真假,就當一樂子吧。”
“不過,一尋思也有點意思。
就說真武大帝醒悟過來,知道自己上了迦葉佛的當,不好再糾纏下去。
再看看自己的落腳處,也是峰巒疊翠,秀麗謐靜。於是也就安心在此處修道傳教,這就是今天的真武山。
迦葉古佛在縉雲山上布道的所在,就是現如今的迦葉道場。
而且還有證據,為了表示對縉雲山是迦葉佛的道場,迦葉佛在山上踩下十三個腳印。
宋代的《靈城侯廟碑》就說明“山有九峰,寶塔峰最著,阿育王塔八萬四千之一也,迦葉尊者於九峰頂上示一十三足,又飭袈裟印文於獅子峰。”
這個腳印的來曆,另有一種說法,過程略有不同。”
蔡家坡說了半天,端起來微微發涼的茶水,咕咚咕咚喝下去,用手擦擦嘴說道。
“比起縉雲山的迦葉佛道場,真武山去的人少一些,我做導遊到處亂走,賺的也是辛苦錢。
為了吸引遊客的注意力,也為了能有更多的客源。
我把附近有關的傳說都整理過,特意到各個景點去實地看過。
說實話,努力付出不少,賺的剛夠生活費。
道長也知道,帶遊客主要是靠賣東西賺差價,也就是旅遊購物。
我不太願意做這個,覺得不地道,就把功夫下到解說上。
說這麼大一堆,就是說我去真武山的一次經曆。
真武山是老百姓的稱呼,現在叫南山風景區。
大禹王的妻子塗山氏在山上有廟。
頭七八年吧,我去探查地形。
走到真武山的時候忽然下雨那天氣候又熱得很,我帶的水喝光了,暈頭漲腦的往景區的小賣店走。
我清楚的記得,時間是下午四點多。
那條道也不算偏僻,平日裡總有人,就那天很奇怪,進去的時候遇上兩個女人,她們衝我笑,衝我喊了幾句,我沒搭理,就一個勁的往裡走。
進去後那條路特彆長,往天最多半小時,就能走到山頂,這次過了有四十多分鐘,還是老樣子,兩邊的樹木也不對勁。
我想自己可能是迷路了,不過是在大白天,我也沒有驚慌。
拿出指南針定了下方向,往南一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