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佛教五果(1 / 2)

觀人有道 金門卯叔 2891 字 2個月前

理論的東西好比白開水,讓人平淡無味,可是不了解就不能很好的進步,了解的話還讓人頭痛。

難得張倫碩願意學,這點不容易。

她一個花季少女,正是貪玩的年齡。我稱讚她道。

“倫碩很不錯,願意聽這些東西。雖然枯燥無味,實際用處很大,對你理解咱們所處的世界有大幫助。”

張倫碩聽到誇獎,很得意的挺挺小胸脯,哼了一聲。

我說道。“五道是藏密的說法,藏密有位大師,叫做慈誠羅珠堪布。

他詳細解釋了五道。

五道是修行的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與修道。

五道就是在此四道的基礎上,加上成佛以後的無學道。

因為成佛以後沒有什麼可以修行學習的了,所以叫做四道也可以。

五道中資糧道和加行道,屬於凡夫道。

也就是我們普通的凡人,此時的修行人還是凡夫,尚未成為聖者。

見道和修道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凡夫階段,是真正的菩薩聖者了。

這些是五道的簡單說法,有興趣可以去看更詳細的資料。”

“說到五道,還要說五道的果報。

果報這東西不是佛教專利,也不是佛教提出來的。卻被大家誤認為是佛教的東西。

經過提純總結,五道果報的說法被提出來。

它們是因果報應五條規律,真實不虛。

第一是作惡終將收獲惡果。

老話說的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經常做善事,最終終會收獲善果,如果經常做惡事,往往隻能是害人害己。

第二個是說深信因果,會讓我們諸惡莫作。

中國人常說“因果不虛,報應不爽。”

這就是在告誡我們每一個人深信因果,深信報應,才能做到“諸惡莫做”。

道家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就是讓大家斷除種種惡念和惡行。

深信果報才能把一切不好的惡行破除,真正做到“眾善奉行”。

第三個是錯亂因果,觸犯的人最終會是自作自受。

什麼是錯亂因果,就是有人行善,有不同意見的人說行善沒有善報,反而惡果一堆。

好比有人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在自己眼中往往覺得這是理所當然,這就是錯亂因果。

最後餘下的兩種道屬於佛教總結的規律。

第四是恭敬三寶終將得到三寶攝受。

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意思。

第五個是毀謗三寶,得到的報應是得到無量惡果。

三寶是佛法僧。

多說一句,佛教說“五逆重罪”,根據實際記載,確實因果不虛。”

張倫碩聽的頭暈腦脹,忍不住拉住我嚷道。

“青林,你說的太多,我都餓死了,該去吃飯了。”

一看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