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四緣作用(2 / 2)

觀人有道 金門卯叔 3068 字 2個月前

《楞嚴經》上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知風點點頭。有些羞赧,不過還是說道。

“你啊,滿腦子壞思想,青林,我都是被你引誘的。”

抓住知風的小手,知風羞不可抑。

我接著說道。“這話的意思也簡單,說的是男女之間,貪圖欲望喜愛對方的容顏。

有了這個原因,曆經無數世的生生死死,仍然被感情煩惱所糾纏和牽絆,在各道受輪回之苦,不能夠解脫。

因為這個因緣,咱們才會相識,通過交往相互依托。”

知風笑道,“你總能說出來理由,這嘴叭叭的,真能講。”

“四緣的第二個是等無間緣。

等無間緣說的是心念之間相繼不斷的關係。

師妹,我見到你第一次,心中就有好感,不討厭你的言行舉止。

這裡有前一世的因緣在裡麵作怪。如果是善緣,就會彼此珍惜戀戀不舍。

要是惡緣,就會心有憎恨,念念不忘。

因為心不能忘,就會總是思念和想見到對方。

緣分足夠會成就不同的結果,比如同事,朋友,夫妻。緣分的深淺決定最後的結果。

雙方的因緣是相互的,差一點都不行。如此一來,就會有前世姻緣。攜手相將的說法。”

知風聽我解說,笑著說道。“聽懂了,說的很有道理。那還有兩個因緣是什麼呢?”

“第三個是所緣緣,表述的是認識對象與心法之間的關係。

這個聽起來比較拗口,理解好像有點難度,其實也不是很難的。

它講的是咱們人的本心,和心作用的對象。

我認識你,對你有所喜愛和依戀。

由此我產生的一切想法和需要付諸的行動。”

知風聽的有點不懂,我說道。“《俱舍論》卷七說的比較清楚明白。

“所緣緣性即一切法,望心,心所隨其所應。

謂如眼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色為所緣緣。

如是耳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聲,鼻識相應以一切香,舌識相應以一切味,身識相應以一切觸,意識相應以一切法為所緣緣。”

說的口乾,我端起茶杯一口喝乾淨。然後說道。

“簡單講就是塵境,也可以理解為所處的環境適不適合。

像咱們兩個能一起相處,主因是李道長,樓道長的允許,包括何師爺王道長他們的態度,長春我父母的認可和同意。

重慶這個地理環境也很重要。這些條件交織在一起,就是緣緣。”

知風眨眨眼睛,明悟的說道。“這麼說我就懂了,說穿了就是大家同意不同意,有沒有人反對。”

我點頭說道。“沒錯,一件事的成敗有許多因素,各種因素推動或者阻礙他的發展。

咱們再說增上緣。

增上緣是不障礙他法生起或對他法生起有幫助的條件。

說白了就是對事情做成有幫助而不是產生破壞和阻攔作用。

這就是佛教四緣,對咱們理解事物有幫助。

你看,知風師妹,咱們從相見到今天的每一步,都沒有離開四緣的作用。”

知風哈哈一笑,很得意的說道。“青林,要是我滿了二十歲,直接去全真冠巾,你的鬼心思全部落空,我看你怎麼辦!

還什麼四緣,就會騙我小姑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