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錦州路上山洪爆發,被阻隔了幾天,親戚和她父親心驚膽戰的過了洪區。
等到了沈陽城據說錦州要打仗,就被困在沈陽城裡。
親戚是小女孩,當時住在難民營裡。因為乖巧懂事,被一個國民黨軍官相中,要收她做乾女兒。
國民黨軍官有女朋友,母女兩個對親戚很不感冒,把軍官給親戚的金戒指啥的都取下帶走。
親戚待在軍官家裡,時局緊張,親戚一直吵鬨找自己父親,加上軍官女友母女兩個說壞話,軍官就把親戚送回難民營。”
知風問道。“後來咋樣了?”
母親說道。“軍官去了台灣,是當時最後幾班飛機走的。”
張倫碩說道。“這事不假,我看過當時的檔案。
沈陽解放前有飛機接走一批人去南京,不是太多,都是有身份地位的。”
母親看看張倫碩,狐疑的道。
“你還能看檔案,倫碩是做什麼的?”
父親說道。“”倫碩做的事不簡單,你就不要問了,講故事就好。”
張倫碩一伸舌頭,頑皮的笑。知風說道。
“阿姨,你那親戚找到叔叔了嗎?”
母親神色哀傷的說道。“兵荒馬亂的,哪那麼好找的。
親戚和他父親到了錦州,後來據說找到位老鄉。
那老鄉說,當時兩邊交戰炮火連天。最後看到她叔叔。
是在一棟房子的廢墟邊上,她叔叔被炮彈炸折了雙腿,自己在那包紮,這是最後的消息,估計是沒命了。”
說完這句大家都不說話。話題過於沉重,這段曆史我還是知道的。
我開口說道。“關於長春圍城,在一汽工廠做工時,師父龔鬆林和我說過一些。
師父爺爺奶奶當時住在長春外圍,軍隊圍困長春,住在他家裡,當時的戰士劈柴燒水,打掃院落十分積極。
在炕席底下藏的兩塊銀元不見了,龔師傅爺爺奶奶沒敢聲張,事情就不了了之。
當時師父歲數小,和父母呆在長春城裡,圍城時因為事情耽誤沒跑出去。
後期因為沒有吃的,餓的實在受不了,就把自己家的四層小樓換了一小袋高粱米,那點高粱米不過五六斤的份量。
房子位置不錯,就在現在的建設街,絕對是中心地段。
沒想到第二天長春就解放了,龔師傅父母後悔,要求把高粱米送回去,四層小樓物歸原主。
出糧食換樓的人家不乾,官司打到解放軍那裡。
龔師傅父母敗訴,買賣契約成立,樓歸人家,高粱米歸老龔家。”
張倫碩說道。“這家撈到了,幾斤高粱米換一棟小羅樓。這買賣絕對劃算。”
我笑道。“那可不容易,圍城後期每天餓死的成千上萬,那可不是高粱米,那是人命。
我看過資料,長春圍城早些時候,一個金戒指換一個窩窩頭。到了後期,金條都不好使。
隻要能不餓死,大姑娘小媳婦隨便你挑。”
這頓飯成了憶苦思甜大會,對於那個年代,不過距離現在幾十年,了解一下有好處。
知風殷勤的給父母夾菜,就是個乖巧的兒媳婦。
父母對我不大感冒,對於知風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