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興許是來了興致,感慨萬千地說道:“百官未起咱先起,百官已睡咱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猶披被。”
這番話落下以後,朱標說道:“自古以來的帝王,若要說勤勉者,唯有父皇。”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聲問道:“什麼時候,太子也學會拍馬屁了?”
朱標尷尬地說道:“孩兒隻是據實相告,並非是拍馬屁。”
朱元璋自顧自的拿起有一篇詩詞,吟唱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妙呀,妙呀,這首詩不錯,尤其是“咬”這個字,用的更是妙,從這首詩中足以看出咱大孫堅韌不拔的品質,你這個當爹的可能作出這樣的詩?”
朱標笑道:“怕是整個朝堂百官,都不一定能作出這樣的詩來。”
朱元璋愛不釋手地說道:“你說咱大孫為何如此聰慧,竟能作出這樣的詩來,平日裡也不見他有多麼愛讀書呀。”
朱標思慮一番說道:“孩兒聽說母親平日裡總給英兒說些父皇當年征伐天下的事情,會不會是這小小子有感而發,或者是這些詩他已經計較許久了?”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說道:“有道理,肯定是這樣的,不然以他這個年紀,定然沒有這樣的閱曆。”
這番話落下以後,朱元璋衝著杵在一旁的樸無用說道:“給咱將竹石這首詩裝裱,掛在牆上。”
樸無用應道:“奴才遵旨。”
朱元璋扔下一本奏折,打了一聲哈欠,帶著朱標向著坤寧宮走去。
此時的朱雄英簡單的用了一點粥以後,爬在榻上,聆聽著馬皇後的教誨。
:“你瞧瞧你都乾的什麼事兒,你即便是想出宮,告知奶奶一聲,奶奶自然會同意,不然哪有今天這麼多的事。”
朱雄英笑道:“奶奶彆傷心了,
孫兒過幾天又生龍活虎了。”
馬皇後又喂了一口粥,緩緩說道:“俺聽說你今日作了幾首詩,可是真的?”
朱雄英立馬說道:“那還有假,當時劉大人都驚呆了,直誇孫兒是神童呢?”
馬皇後笑道:“劉三吾博學多才,精通史書典籍,詩詞歌賦,能讓他誇為神童,可見俺大孫真的了不起呢。”
朱雄英嘿嘿一笑說道:“可惜的是沒有得到誇獎,反而被打了屁股。”
馬皇後撫摸著朱雄英的腦袋,慈祥地說道:“大孫,你做的任何事情,不一定都要讓人誇讚你才有做下去的勇氣,好比你爺爺,你爹,他們整日整夜的處理政務,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天下百姓有一口熱乎飯吃,有一個可以躲避風寒的房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然而他們倘若是為了得到百姓的誇讚,那還有做下去的勇氣嗎?咱朱家既然承繼大統,就要始終把百姓放在心裡,心裡有了百姓,百姓才會擁戴你,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