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緩緩說道:“老朽隻是對皇孫參與行商這件事情感興趣,需知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皇子去行商這樣的事情,也是擔心對殿下的名聲不利。”
朱雄英輕聲說道:“先生應該知道,大明立國不過十載,然而天下動亂卻已有四五十年之久。當初漢人深受元廷迫害,深受官府剝削,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而元廷那些勳貴依舊燈紅酒綠,夜夜笙歌。”
:“上等人之所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的所有一切都是來源於百姓,沒有百姓辛苦勞作,那麼他們肯定不會過得那麼瀟灑如意,皇爺爺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所以建立大明以後頒布了許多政策,當然這些政策有一部分是先生您當年參與製定的。”
:“回歸到先生的問題上,百姓之所以過得苦的原因,有幾種原因,其一是朝廷賦稅重,其二是官員剝削,其三是天災人禍。其四就是其他一些原因導致。近幾年朝廷國庫裡的錢,一方麵加強了邊關的防衛,防治北元的侵擾,或者是出動兵馬征伐北元殘餘勢力,一方麵征討雲南北元殘餘勢力及反叛的土司,一方麵賑濟災民,還要興修水利,橋梁,官員俸祿等等,我大明去歲國庫收入在一千萬左右。然而先生可知道今年僅僅是救濟災民就花費了幾百萬兩之多,剩下的還要發放官員俸祿,水利,道路,橋梁等等,上次蝗災來臨時,國庫沒錢,陝西和山西發生洪災,需要救濟百姓,然而朝廷還是沒錢。”
:“其實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用不著年僅八歲的我去擔心,可是先生您知道嗎?我自兩歲開始就由皇奶奶贍養,您可曾見過皇奶奶夜夜織布,夜夜縫製衣服,您可曾見過皇奶奶穿過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您可曾見過聽說過皇奶奶吃過一頓山珍海味?奶奶說了,她能省一點就是一點,省下來的錢都捐助給了京師貧寒的百姓。”
:“其實,沒有多少人知道奶奶她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勞累,您瞧瞧如今那些勳貴府上的婦人們那個不是衣著光鮮亮麗,那個不是穿金戴銀晃得人眼瞎,可奶奶呢,一根木頭簪子插在頭頂,從來也不塗抹什麼胭脂水粉,您算是精通經史典籍了,曆史上可有比奶奶更加節儉的皇後嗎?就連吃飯用的碗筷。那也和普通百姓相差無幾,甚至又一次筷子斷成兩截,奶奶都堅持用了一個月之久。”
:“先生,我從四歲的時候就發誓,要賺錢,那個時候我隻想給奶奶買件好衣服,我隻想著讓奶奶也塗抹胭脂水粉,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樣皇爺爺就能每天留在坤寧宮,而不是去其他年輕漂亮的妃嬪哪裡了,因為我見過奶奶扶在門邊兒翹首以盼皇爺爺的那種渴望,如今隨著我年紀大了點,可以用賺來的錢去幫助百姓,哪樣奶奶她就不用那麼節儉了,想吃什麼,想穿什麼,她隨意就行,可奶奶到底是節儉慣了,即便現在內庫的錢多的放不下了,但奶奶依舊沒有亂花一分錢,反而動用那些錢去建立孤寡所,去資助那些貧寒的百姓。”
:“自很小的時候,奶奶就給我講了好多的事情,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身為皇太孫的職責到底是什麼,不就是讓百姓衣食無憂嗎?所以我賺錢。我有了錢,我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壓根就無需通過前朝那些屍餐素位的官員,絮絮叨叨的說什麼這不行,那不行之類的話。我想去興修水利,直接撥付銀兩交給工部讓他們去做,讓戶部做好核算,讓督察院做好監督,讓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門去驗收。哪裡受災了,我能在第一時間撥付銀兩。而不用等朝堂那些人花個十來天的時間,去商議到底該撥付多少錢?到底該派誰去視察,去慰問,到底該怎麼去做?我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去彈劾我。說到底我自己賺來的錢,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朱雄英一番長篇大論落下以後,劉伯溫那是感慨萬千,脫口說道:“老朽萬萬沒想到,皇孫心中竟然藏著這麼多心事,也有這麼多的顧慮。”
劉伯溫繼續說道:“其實老朽當年告老還鄉,也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待在那種魚龍混雜的地方,有時候明明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頒布下去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讓老朽氣憤的是,有些人還顛三倒四,故弄玄虛,讓很多有利於百姓的事情,最終落得個虎頭蛇尾的結局。”
朱雄英歎了一口氣說道:“先生是明事理的人,這些話藏在我心裡很久了,和誰也沒有提起過,甚至是皇爺爺也沒有說過,我隻是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減輕朝堂的負擔。也讓我爹大展拳腳的去實施他的治國方略,如今朝堂那些人多少還聽我爹的,可先生您瞧好吧,倘若我爹登基為帝了。那效果可就不一樣了。”
:“有什麼不一樣?”劉伯溫問道。
:“先生也知道我爹性情較皇爺爺來說軟了那麼一點,到時候我爹若是頒布什麼政策,肯定有一大堆人反對,我爹最後肯定選擇順從,但皇爺爺就不同了,他極力支持的話,沒人敢和他唱反調,所以目前我要做的就是賺錢,隻要是賺了錢,朝堂但凡有任何事情,皇帝隻需要告知群臣,群臣拿出策略,錢財內庫出,這樣的話,就沒有人會反對,而國庫裡麵的錢就可以去做些救濟災民呀,興修水利,加固河堤呀,修路呀,補充邊關將士兵馬錢糧呀等等事情。”
劉伯溫捋著胡須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皇孫這種奇異的想法和思路,老朽還從未聽說過,不過,老朽覺得可行。”
朱雄英笑道:“先生放心吧,這賺來的錢除了要用來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今年主要就是加固河堤,興修水渠等,皇奶奶還要在京師修建孤寡所,福清姑姑和壽春姑姑要資助婦孺,等以後我還要開辦學堂,廣招平民百姓免費入學,建立軍事學院,醫學院等等,還要修建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等等。”
聽完朱雄英的話,劉伯溫笑道:“若是學堂建立好了的話,老朽倒是有興趣去當個先生,給大明培養一批學子。”
朱雄英笑道:“哈哈,那咱們可說好了,先生到時候不能說話不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