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貌似是一個花園,裡麵充斥著各種花草樹木,涼亭內的石桌上擺放著茶壺,瓜果點心等東西。
:“娘,我的親娘,您就讓女兒去吧,總是待在家裡一點意思也沒有,孩兒想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伴隨著祝英台的聲音落下,一個般般入畫的姑娘,攙扶著一個婦人行走在曲曲折折的花園中。
:“英台呀,你一個姑娘家的,為什麼非要去書院求學呢,待在家裡,娘給你找些先生可好?”
:“不,我不要,我就是想去萬鬆書院會會那些才子,讓他們知道我祝英台也是才高八鬥。”
:“你呀,心比天高,那萬鬆書院可是杭州一等一的書院,裡麵有諸多聞名於江南的才子,你一個姑娘家的,為什麼就要和那些男子比較呢?”
祝英台與其母親行走在花園中,一邊走,一邊哀求著母親想去杭州求學。
祝母最終還是同意了祝英台的求學,不過場景更換以後,祝英台的父親登場時,卻不同意祝英台遠去杭州求學。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祝英台與其丫鬟銀心,偷出家門向著杭州而去。
儘管是偷偷跑出家門,但祝英台的內心卻是歡快的。
僅僅是這麼一小會兒功夫,祝英台的扮演著楊思穎,就把祝英台那種活潑爽朗而略帶幾分男性氣概的閨閣人物,演繹的淋淋儘致。
正值陽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長。
祝英台與服侍她的丫鬟銀心緩緩前行,在一處風光明媚,雜花生樹的路旁小亭中,邂逅了梁山伯。
雙方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於是結為異姓兄弟,結伴同行,不日到了萬鬆書院,拜師入學,朝夕勤苦攻讀詩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三年時間,彈指一揮,略嫌木訥而且長祝英台一歲的梁山伯,竟然沒有發覺祝英台是個女孩。
從開始到結束,現場的觀眾紛紛屏氣凝神的觀看著,沒有發出一丁點的聲音,隻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竟然這麼一小會兒功夫就結束了。
這個時候帷幕落下,所有的演員們手裡拿著各種梁祝人物的玩偶,紛紛登上舞台進行謝幕。
寧國公主再次閃身出現在舞台上,緩緩說道:“各位觀眾,梁祝第一場演繹到此結束,下一場梁祝離彆,將於後天午時開演,請大家提前購票。”
演員們也齊聲說道:“感謝你們,我們下場再會。”
:“這也太短了吧。”
:“放屁,都過了兩個時辰了,還短?”
:“兩個時辰?不對吧,我怎麼感覺才過去一會兒功夫?”
所有的人都尚未儘興,沉浸在劇情裡麵。
絲毫沒有注意時間其實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時辰,也就是後世三四個多小時。
:“她們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
有人不經意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