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商業版圖(1 / 2)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聲說道:“咱大孫就是聰慧,比你爹強,一點就通呀。”

朱雄英說道:“孫兒可不敢與爹相比,爹可是精通經史典籍,孫兒充其量就懂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朱元璋說道:“你呀,能把商業做的如此順暢,自然也能管理好咱的大明。大孫呀,大明可是咱一手創建起來的,不管是你也好,還是你爹也罷,一定要讓咱大明比那些什麼漢唐宋元更好,明白嗎?”

朱雄英點頭說道:“爺爺,您放心,孫兒有這個信心。”

朱雄英又問道:“爺爺覺得孫兒該把玻璃和水泥的事情交給誰來打理?”

朱元璋脫口說道:“你五叔呢,協助你處理三山門的事情,要不然玻璃的事情交由你六叔負責,水泥的事情交由你七姑的駙馬李堅負責?”

朱雄英說道:“既然皇爺爺說了,那孫兒必須答應啊。”

六叔朱楨為朱元璋庶長子,封為楚王,與定遠侯王弼之女定了親事,等到後年也就是朱楨十六歲時,就會與其成親。

原本早在去年就成親的,然而王弼元妻因病去世,朱楨妻子咱守孝三年,所以婚期也就推遲了。

曆史上的朱楨有勇有謀,洪武十五年,大庸(今湖南張家界)流民叛亂,朱楨率兵將其剿滅。

到了洪武十八年,貴州銅鼓衛(今貴州錦屏縣)和思州諸蠻先後起兵,朱元璋派朱楨率領湯和(信國公)、周德興(江夏侯)二人帶兵前去平叛。

要知道,武昌距離貴州路途遙遠,朱元璋不僅要朱楨前往,還要湯和、周德興兩位大將輔佐,這是在有意培養朱楨之意。

洪武二十年,朱楨奉命征討雲南,活捉元朝遺將阿魯禿。

洪武二十四年,朱楨奉旨征討西蠻;

洪武二十七年,朱楨平定道州;

洪武二十八年,朱楨平定桂陽山寇。

洪武二十九年,朱楨奉旨率軍奇襲黔陽諸洞蠻夷叛軍。

洪武三十年,朱楨與湘王朱柏聯手平定銅鼓衛之亂。

縱觀朱楨在洪武年間的表現,除了在洪武三十年因為平叛而導致軍餉超支,受到朱元璋的批評外,朱元璋對朱楨幾乎都是嘉許之詞。

即使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朱楨的嶽父王弼因卷入藍玉案被處死,朱楨仍能受到嘉獎。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新任皇帝朱允炆(建文帝)打算削藩,朱允炆提防四叔朱棣,削五叔朱橚、十二叔朱柏,卻唯獨沒有將屠刀對準六叔朱楨。

一方麵是因為朱楨麾下的兵馬並不多,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朱楨為人忠實。

靖難之役爆發後,曾有人建議朱允炆召集幾位親近的藩王出兵對抗燕王,其中就包含楚王朱楨。但朱允炆並未這樣做,儘管如此,他還下旨誇獎荊襄安定,皆是朱楨恪儘職守的結果。當然,建文帝此舉,頗有安撫之意,但也能看出朱楨和燕王、寧王等藩王的不同之處。

公元1402年,朱棣自金川門攻入南京,靖難之役結束,次年,明成祖朱棣重整宗人府,任命楚王朱楨為宗人府宗正,至此,朱楨在宗室中地位頗高。

朱楨曆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目光長遠,知進退,朱楨曆經洪武晚年的“胡藍之案”、建文時期的“靖難之役”,以及永樂時期的削藩,朝堂幾度風雲莫測,他都穩如泰山,沒有遭到懷疑,甚至得到三位帝王的讚許,最後功成身退,保全子孫後代,這足以說明朱楨的過人之處。

終明朝273年,楚王一係始終得到延續,這也是朱楨忠貞愛國思想傳承的結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