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又看著鄭玉山說道:“以後辦案一定要調查清楚,即便是上級下發的“勘合”,也要詳儘的調查清楚,不要怕得罪上級,就敷衍了事,明白嗎?”
鄭玉山拱手說道:“下官遵旨。”
朱雄英看著鄭玉山又說道:“當官不容易,當父母官更加不容易,你呢,辦事倒也不錯,不過還缺乏點經驗,好好乾吧。”
鄭玉山誠惶誠恐地說道:“下官明白。”
事情解決了以後,朱雄英揮手離彆之際,鄭玉山急忙說道:“殿下蒞臨鎮江,住在驛館就行,何必住在客棧呢。”
陳銘脫口說道:“是呀,殿下何不住在驛館呢?”
朱雄英聳聳肩說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我素來喜歡清淨,不喜被人打擾。”
朱雄英話落下以後,攜帶眾人離去。
返回客棧的路上,徐妙錦歎了一口氣說道:“其實衛所那些士兵也真的是苦了點,似唐閏山那種年僅四十沒有成婚的人還有許多。”
朱雄英點頭說道:“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衛所製度,假如沒有這種製度,那些士兵娶妻生子是沒問題的。”
:“皇爺爺把戶籍製度進一步完善以後,士兵就是士兵,他的子孫後代都是衛所地士兵,匠籍也就是匠籍,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其實這也有很大的問題,隻不過要改革的話,還需要慢慢來。”
繡娘脫口說道:“俺聽說太子爺正在改革賦稅和勞役製度呢,想必衛所這種製度的改革,應該也快了吧。”
朱雄英說道:“遠著呢,衛所製度是皇爺爺親自頒布的。想要改革,恐怕不容易的。”
:“其實咱們大明朝目前的製度,隻會限製經濟社會的發展,雖然有助於朝廷管理,但造成的阻礙也是很大的,將來一定會進行改革的。”
朱雄英看著兩個姑娘說道:“不管是在我爹手裡,還是在我手裡,大明一定會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繁華。”
徐妙錦凝視著朱雄英說道:“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支持你的。”
繡娘脫口說道:“俺隻願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
朱雄英哈哈大笑一聲說道:“放心吧,一定會的。”
任何一種製度頒布下來的時候,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當然也有一定的優勢,目前大明的戶籍製度,的確有利於朝廷的統轄和管理,但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這一點,朱雄英看的很通透,但是,朱雄英又明白,作為洪武大帝來說,他製定的政策,一定是可行的,倘若是任何人膽敢說不行,那麼洪武大帝一定不會繞過你。
雖然朱雄英是洪武大帝的大孫,可能洪武大帝不會懲罰朱雄英,但朱雄英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去背刺洪武大帝。
目前而言,朱雄英所作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將來的改革在鋪墊,不管是商會,還是驛站和三山門的改革,都是同樣的道理。
衛所製度和戶籍製度的改革,將來是繞不過去的,但是目前來說還不是時候。
奔波了一天,朱雄英早已累的是筋疲力儘,躺在榻上沉沉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