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端著一碗雞湯走來時,朱雄英已經寫完,伸著懶腰。
:“大孫呐,寫完了嗎?”
朱雄英拉著馬皇後的手臂說道:“奶奶,您還沒睡呢?”
:“瞧著你這裡燈還亮著,就熬了一碗雞湯,可彆累著了。”
朱雄英笑道:“奶奶,這雞湯呀,應該您喝才是。”
馬皇後笑道:“瞎說,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理應多喝點。”
話說完以後,馬皇後坐了下來,歎了一口氣說道:“明日就要歇一歇了,織布機今日好端端的給壞了,做不成玩偶了。”
看著馬皇後愁眉苦臉的樣子,朱雄英笑道:“奶奶,孫兒改天給您製作一個輕巧,產量提高不少的織布機如何?”
馬皇後脫口說道:“你會製作織布機?”
朱雄英輕輕點頭說道:“稍微的改進一下,總可以吧。”
關於織布機的改造,其實也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情,曾經對於曆史很感興趣的朱雄英深深地記著,鷹國的工業革命,其實就是從紡織業率先開始的。
在珍妮織布機產生之前,鷹國就出現過一種提高織布效率的工具,這就是飛梭。
飛梭雖然不像珍妮織布機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機器,但它為鷹國工業革命還是有一定貢獻的。它的出現提高止步效率,從而推動了珍妮織布機的發明。
十七世紀,鷹國的一個鐘表匠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
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裡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
這個飛梭是乾什麼用的呢?織布布麵可以大大加寬。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兩個人配合,現在使用飛梭,一個人就能完成織布工作,而且能織比以前更寬的布。
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這導致棉紗供不上使用,於是人們迫切要求發明一種機器,來提高紡紗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棉紗。
直到1765年,紡織工人哈格裡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對於這段曆史,朱
雄英記得很清楚,因為當初曆史課上,老師著重講了這麼一大堆,並且說了這是知識點。
朱雄英要研究的可不僅僅是飛梭,而是珍妮織布機,當然,如今距離珍妮織布機的出現還有三四百年的時間,朱雄英覺得珍妮織布機的出現,一定會讓大明的經濟提高那麼一大截。
想清楚這些,朱雄英拉著馬皇後的手說道:“奶奶,今晚就安心睡吧,頂多三天的時間,孫兒就給您一台操作方便,速度又快地織布機。”
馬皇後輕聲細語地說道:“那奶奶就提前謝謝你了。”
馬皇後離去以後,朱雄英又不辭辛苦的繪製出了珍妮織布機的雛形,當然現在可不能喚作這個名,朱雄英彆出心裁的給織布機取了個“馬氏織布機”。
將來人們用到這個織布機的時候,肯定會想到馬皇後,如此一來,奶奶的名字就傳之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