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一文一武(1 / 2)

一路走來的景象朱雄英也看在了眼裡,裝在了心裡,說實話。

僅憑那些沿街而立的店鋪,就足以看出西江縣百姓的日子多麼艱難了,更彆提街上百姓鮮少有那種麵色紅潤之人,基本上都是麵黃肌瘦。

步入大堂落座以後,朱雄英卻始終不敢坐,生怕一不小心屁股

洪武大帝似乎是看出了朱雄英的擔憂,開口說道:“大孫呀,西江縣的現狀你也看出來了,有沒有什麼辦法,改善目前的情況。”

朱雄英略一沉思說道:“我想西江縣應該比西北地區的百姓好點吧。”

朱雄英話說完看了一眼秦王朱樉,朱樉接話說道:“其實大侄兒言之有理,西江縣沿街兩側最起碼店鋪還有百姓,但陝西部分縣城基本就沒人,洪武三年,父皇遷移了部分區域的百姓來到陝西,但是那些百姓對於陝西的氣候呀,風土人情呀等等還不怎麼習慣,所以種出來的莊稼基本收成不多,勉強能糊口而已。”

朱樉話落下以後,洪武大帝瞥了一眼朱樉說道:“知道百姓度日維艱,你還想儘一切辦法收受苛捐雜稅,你的良心讓狗吃了嗎?”

朱樉尷尬的不知該說些什麼,反倒是朱雄英開口說道:“其實二叔之所以大張旗鼓的收受苛捐雜稅,一來是麾下有大批將士要養。二來估計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吧。”

朱樉抬頭看著朱雄英說道:“其實收受來的錢糧都撥付給了軍中將士,獎勵給了那些立下功勞的將士和那些致殘的將士,我倒是沒有拿多少。”

洪武大帝脫口道:“不管你拿沒拿,這個事兒你做的不對,明白嗎?”

朱樉輕輕點頭說道:“是孩兒的錯。”

鐵鉉歎了一口氣說道:“其實百姓們的日子比兩個月前要好多了。”

洪武大帝一愣問道:“此話何解?”

:“兩個月前,朝廷頒布了新的賦稅製度和勞役製度,百姓們不必再無償給朝廷出工,而新的賦稅製度也詳細的說了百姓需要繳納的費用,當然比起以前更少了,所以百姓們隻要種好地,那麼一年下來富有餘糧應該是可以的,隻要這樣的製度落實下去,那麼不出三年,百姓的日子將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鐵鉉話落下以後,洪武大帝看了一眼朱雄英說道:“如此說來,賦稅和勞役製度其實是有很大的好處。”

鐵鉉說道:“自然是的,百姓們不必在給朝廷免費出工,就有大把的時間去地裡勞作,用心去經營自己的田地,抽空還能給朝廷出工賺點錢,何樂而不為呢,百姓們對此都很讚同。”

朱雄英笑道:“任何一種製度到底適不適用於百姓,其實還是要看看百姓們對於這種製度的評判,隻要百姓們覺得好,那說明朝廷的做法是正確的,隻要堅持下去,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略做適當的調整也就是了,當然咱們大明南北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江南地區雨水充沛,適合莊稼的生長,百姓們不必擔心沒有水澆地,反倒是西北地區時不時的乾旱,且長達好幾個月不下雨,朝廷就要考慮興修水利,引河水灌溉良田,不然百姓們辛辛苦苦操持一年,莊稼旱死了,豈不可惜?”

洪武大帝看著朱樉問道:“你到陝西也有三年之久了,可曾興修水利?”

朱樉脫口道:“孩兒之前打算修行水渠,引渭水,洛水,黃河水等,惠及同洲府、朝邑縣、渭南等三府十四個縣,但是工程時間太久,太複雜,花費的錢兩太多,所以僅僅修建了不到十分之一就停了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