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笑道:“放心吧,讓宋學士與劉伯溫去國子監重新找些人,也就是了。”
朱雄英極其的鬱悶,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就這樣落在了東宮,成為了朝廷的人。
朱雄英有些失落地說道:“我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成為朝廷的人了,爺爺您這是過河拆橋。”
洪武大帝笑道:“倘若是繼續讓他們去處理報紙的事情,那就是浪費了他們的一身才華。”
朱雄英無語至極,隻能默默答應了。
散了朝以後,朱雄英垂頭喪氣的走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楊士奇跑來拱手道:“殿下,今日可有時間?”
朱雄英問道:“你有事?”
楊士奇嘿嘿一笑說道:“今日在下升了官,都是殿下的功勞,在下想與殿下把酒言歡。”
不等朱雄英說話,楊士奇又說道:“詹微等人也會去的。”
朱雄英聳聳肩說道:“既如此,那到時候我就來了。”
楊士奇等人畢竟是自己培養起來的,所以朱雄英滿口答應下來。
等到午後,朱雄英攜帶著樸狗兒,耿家兄弟來到了提前說好的地方。
這是一個僻靜的小院,店小二把朱雄英引領到一座院落以後,楊士奇,詹微,候庸等人隨即站了起來行禮。
朱雄英揮手說道:“不必客氣了,我可不喜歡這樣。”
楊士奇笑道:“殿下不拘俗禮,平易近人,乃吾輩楷模。”
朱雄英笑道:“不拘俗禮,就平易近人了,你們的要求可有點低呀。”
眾人隨即笑了起來。
落座以後,楊士奇看著朱雄英問道:“這次實在是沒有想到,聖上竟然一口氣把我們都調往了中書省,也不知道是否有什麼其他意思。”
在朱雄英麵前,眾人都不用那麼拘謹和拘束,也因此,楊士奇直接就詢問朱雄英。
朱雄英輕聲說道:“你們應該知道,在胡惟庸把持朝政事務以前之前,楊憲為浙東黨派頂尖人物,一直把控著中書省,而在楊憲之前,把持朝政的乃是淮西黨李善長。”
朱雄英沉聲說道:“一直以來,爺爺他並不喜歡群臣結黨營私,然而避免不了朝中大臣互有往來,比如以區域結黨,以同窗結黨,以親戚等結黨的派係等,而咱大明立國以來,就數淮西黨為最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隨皇爺爺征伐天下的都是淮西人氏。”
:“這些人結成一派以後,但凡朝中有任何風吹草動,那麼這群人肯定就提前知道了,這對於朝廷來說,是個極其不利的訊號,所以爺爺後來又扶持了浙東黨的劉伯溫,隻是劉伯溫性情比較激烈,時常懟的爺爺下不來台,而爺爺又是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人,所以就趁著劉伯溫提請告老還鄉時,同意了他的要求,然而緊接著,淮西勳貴就開始做大,但凡是朝廷的各種號令,隻要是不利於他們的,他們就開始推三阻四不說,而且在朝堂上集體發難。”
:“後來,爺爺又召見了劉伯溫,詢問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劉伯溫隨即就舉薦了楊憲,可楊憲為人如何,劉伯溫並沒有過多的調查和了解,僅憑著那麼幾麵之緣就舉薦了,隨後楊憲耀武揚威,開始執宰朝堂大小事務,最終引來淮西勳貴的集體不滿,隨後招來彈劾,後來楊憲就落了個因罪被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