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笑了笑說:“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崇拜大哥,竟然能想出那麼多賺錢的東西來。”
朱雄英撫摸著朱允炆的腦袋說:“等你長大去往封地,大哥也給你些賺錢的產業,讓你做個富翁。”
朱允炆說:“那就提前謝謝大哥了。”
與朱允炆閒聊幾句以後,朱雄英就趴在桌子上開始描繪著火爐的形狀。
其實在大明的現在已經有了簡易的過火爐,也有那種手捧著的暖爐,隻不過用於房屋取暖的火爐尚且沒有出世。
而今也沒有造價低廉的煤球,人們冬季取暖用的也不過是木柴,石炭和木炭。
但是石炭燃燒以後是有毒的,這一點百姓們也都明白,但是買不起價格昂貴的木炭,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後世的火爐,對於朱雄英來說那是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裡,畢竟居住於北方的人來說,邁入冬季火爐是必不可少的取暖方式之一。
當然後來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空調,集中供暖等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火爐的樣子,朱雄英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輕而易舉的描繪在了紙上。
又用了半個時辰繪製了煤球的樣子,關於煤球製作的方式,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終於繪製出來,並把煤球製作的方式,甚至是細節都寫在了紙上。
按照朱雄英的想法,工部那些工匠,隻要是識字的,稍微懂點常識的,一定可以按照步驟製作出合適的煤球來。
就在朱雄英收拾著桌案上的東西時,高啟邁步前來說:“殿下,太子讓老奴通知您,明天彆忘了送晉王和燕王。”
朱雄英應了一聲道:“放心吧,我會去的。”
高啟離開以後,朱雄英忽然想到,既然朝廷的銀兩是撥付給陝西,山西等地的百姓,為何不在陝西與山西,北平分彆建立煤球作坊呢。
想清楚這些事情,朱雄英又馬不停蹄的繪製出三份火爐和煤球的製作草圖,待明日交給三叔和四叔。
話說翌日清晨朱雄英攜帶著樸狗兒,耿家兄弟來到了正陽門外。
此時晉王朱棢與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業已等候多時了,朱橚,朱楨兄弟兩人也在。
朱雄英下了馬車以後,朱棢調侃道:“大侄兒,你這是送我們呢,還是讓我們送你呢?”
朱雄英笑道:“三叔,四叔見諒,你們也知道,我起床比較困難,連朝會也時不時的遲到。”
朱棣笑道:“這普天下,敢在朝會時遲到的,怕是隻有你一個人了。”
朱雄英脫口道:“也不知道爺爺累不累,天不明就上朝,一件事反反複複說好幾個時辰,最關鍵的是,還沒個定論,過幾天又商議,哎,我算是明白了,朝廷辦事效率上不去的原因是什麼了。”
朱樉說:“大侄兒,這話也隻有你敢說,若是我們兄弟幾個,可沒膽子在你爺爺麵前說。”
朱雄英輕輕一笑,從懷裡取出兩份紙,分彆交給朱棣與朱棢說:“關於你們轄區內百姓取暖的事情,就照著草圖製作,隻要加快速度趕製,一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百姓取暖的問題。”
朱棢與朱棣接過來,看了片刻以後,朱棢大惑不解地,不明所以地問道:“大侄兒呀,你這紙上畫的什麼玩意兒,我咋就看不懂呢。”
朱雄英哭笑不得地說道:“三叔您看不懂不要緊,等回去了,隨意找個工匠,他們一定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