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事出有因(1 / 2)

:“哎,標兒呀,你也知道,咱呢,當初你爺爺和奶奶,二叔和二嬸餓死以後,整個朱家就剩下咱一個人了。咱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才在廢墟上建立起了大明,這些年咱的後宮妃嬪是多了點,但咱的皇子是不是也多了,皇子多了,咱是不是對得起你爺爺和奶奶了。”

繁衍生息,香火不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洪武大帝心中最為真實的想法。

或許也是所有人的想法。

在千年以來儒學影響下,所有人的想法。

朱標動了動嘴唇,看著洪武大帝問道:“父皇,您是不是不同意英兒的做法。”

洪武大帝搖了搖頭說道:“咱前幾日當著老五他們的麵都同意了,怎麼好反悔的,咱找你呀,隻是想說說話而已,並沒有其他想法。”

雖然洪武大帝並不會反悔,但依舊是說出這番話了。

在朱標看來,自家老爹現在這種猶豫不決的性子,與當初那個殺伐果決的性子,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也或許是當了皇帝以後,老爹的性情就變了,變得有些優柔寡斷,有些喜歡猜忌了。

想清楚這些,朱標輕聲說道:“父皇,您的心思孩兒多少是明白一點的,您寄希望於咱們朱家繁衍生息,子孫昌盛,又不希望皇子們去受苦,對吧。”

洪武大帝點頭說道:“對呀,咱受過苦,所以就不想你們隨著咱受苦了,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皇子們都分封在各地,倘若是京師有事,那麼皇子們就可以進京勤王,也不怕那些勳貴會有謀反之心了。”

朱標輕聲說道:“父皇,您考慮的是勳貴會不會謀反,但英兒考慮的是不是咱們自家人謀反,你們的出發點都是不同的。”

洪武大帝歎了一口氣說道:“咱想著他們也沒那個膽子謀反呀。再說不還有你嘛,他們那個敢生出謀逆之心?”

:“父皇,弟弟們不會有謀逆之心,但是誰也預料不到,以後他們的子孫後代會不會謀反呀。”

朱標繼續說道:“父皇,大明目前的百姓還是比較少的,等將來百姓越來越多,生民空前絕後的增長的話,那麼現有的土地壓根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到時候怎麼辦?把勳貴、藩王的土地賞賜給百姓們嗎?還是讓百姓去開墾新的土地?”

:“父皇,藩王和勳貴一定不會同意把他們的土地分配給百姓們的,畢竟賞賜容易,收回來就難了,另外就是藩王們去往大明疆域以外就藩,那也得依著朝廷的指令行事呀,即便是將來藩王的後輩子孫選擇自立為王,不聽從朝廷的旨意,也不會對朝廷造成什麼影響,充其量就是坐下來談一談,倘若這種事情出現在咱中原,有人選擇謀反,那麼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

洪武大帝輕輕點頭說道:“你說的也有道理呀。”

:“這件事情暫且就先這樣吧,畢竟等他們從軍事學院出來,還需要三四年的時間呢,現在咱們談論這些的確是有些過早了,不過呢,你也要在打探打探他們的意思,如果有了改變,記得給咱彙報下。”

朱標輕聲說道:“父皇,孩兒知曉了。”

對於任何事情,洪武大帝向來都會想的多一點。

這種性情是洪武大帝當初從義軍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所在。

便是當年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洪武大帝就反其道而行之,認為陳友諒絕對不會選擇從側麵逃離,而是選擇正麵與自己硬剛。

那個時候陳友諒也覺得洪武大帝會把兵力部署在其他薄弱的地方,壓根不會想到自己會選擇正麵硬剛。

誰知道洪武大帝的猜測是準確的,陳友諒最終真的選擇了正麵硬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