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要想富先修路(2 / 2)

三山門那塊區域較大,累計就有三四條街,商鋪多達七百多家。

七百多家商鋪,假如一個商鋪一年出租的價格在四百兩的話,那麼僅僅一年的租金就多達二十八萬兩白銀。

依著李景隆的說法,商鋪的出租大概還需要十來天的時間才能走完所有的程序,這也就意味著十天以後,那些房子和院落就可以對外出售了。

要知道僅僅是那高約五層的小樓,一間房屋的出租價格一年就是一百兩,而類似於這種五層高的小樓,三山門那塊就有多達上前間屋子,如果全部租出去的話,一年就是十萬兩,還不算什麼衛生費、管理費等等。

那些一進一出的院落有將近一千個,兩進兩出的就多一點,大約三千多間,三進三出的院落是最少的,大約就是五百多間,剩下的院落就不屬於對外銷售的了,大約就是一百多間。

一進一出的院落對外出售的價格一千兩,累計可賺取一百萬兩白銀,兩進兩出的出售價格在兩千兩白銀,累計可賺取六百萬兩,至於三進三出的出售加在五千兩白銀,那就是二百五十萬兩了。

院落累計的成交額應該在玖佰五十萬左右了。(數學真的差,如果有誤請見諒)。

這樣算下來的話,商鋪一年賺取二十八萬,加上所有房屋租金十萬,那麼一年的租金也就是三十八萬了。

當然了院落的銷售是一次性的,不管是一進一出的,還是二進兩出的,最終的成家額應該在九百五十萬了。

商鋪和房屋、院落的成家額加起來的話,應該就是九百八十八萬了。

又有錢了?

去年從倭寇哪裡賺來的錢,與納哈出互商賺的錢,海商賺的錢,還有商會賺的錢,基本上還沒有花出去呢,一時間又要有幾百萬的錢。

大明的白銀估摸著都湧向自己這裡了吧。

錢是要花出去的,必須要花出去,讓錢流通起來,讓大明經濟複蘇起來。

這是朱雄英要做的事情。

李景隆離去以後,朱雄英看著馬皇後說道:“奶奶,咱們現在的錢積攢的太多了,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必須要儘快的花出去。”

馬皇後問道:“你不是準備修建京師通往北平的道路嗎?到時候雇傭百姓不是要花錢嘛,那些磚石呀,水泥呀,不都要花錢的嘛。”

朱雄英搖搖頭說道:“僅憑這些還是花不完那些錢的,要不然咱們在修一條道路。”

馬皇後問道:“你想修那條路?”

朱雄英不假思索地說道:“修建京師通往洛陽的路如何?”

馬皇後脫口說道:“從京師去往洛陽,估摸著少說也有將近七百多公裡(現代)的路程吧,這要話多少錢?”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說道:“甭管話多少錢,咱們必須要把錢花出去。”

朱雄英話鋒一轉又說道:“奶奶,您想想,百姓們若是丟空了就幫咱們修路,每天至少也有三四文錢到手,若是乾上一個月少說也有三四百文錢呢,百姓有錢了,總要改善下生活吧,這樣經濟就漸漸好轉了。”

馬皇後輕輕一笑說道:“成吧,你想修就修吧,另外彆忘了也花點錢把長江,黃河等堤壩修一修,去年可沒少發生洪災這樣的事情。”

朱雄英爽快地說道:“奶奶,您放心吧,孫兒隨後就告知工部,給他們撥付一筆錢去修繕堤壩。”

修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後是不是有句極其經典的話嘛,叫做要致富,先修路。

這樣的的標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也因此後世華夏的道路那是四通八達。

而今朱雄英要做的就是修路,修建通往北平的路,修建通往洛陽的路,如果手裡還有錢的話,那麼就繼續修建洛陽通往長安的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