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胡惟庸對於大明是有功的,當年大明立國以後,百廢待興,胡惟庸以其個人能力辦了許多的事情,推行了許多的國策落地成效,然而胡惟庸最大的弊病就是太貪戀權利了。
或許古往今來執著於權利的人,並非隻有一個胡惟庸,並非隻有一個李善長,還有許許多多貪戀名利富貴的人,而他們的結果又如何呢?
能在功成之後急流勇退者,不失為明智的人,那樣的人才能落得個流芳百世的結果。
張良是也,劉伯溫也是如此。
朱雄英自斟自飲了一杯水酒,惆悵地說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待的這樣一首詞落下以後,徐達捋著胡須說道:“都言殿下詩詞歌賦,琴曲音律無所不通,無所不精,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
朱雄英輕輕一笑說道:“讓嶽父大人見笑了。”
徐達樂嗬嗬地說道:“某家豈敢笑話殿下,這是拍馬也趕不上呀,不管是才學還是謀略的運用,殿下可比某家強太多了。”
:“謀略方麵豈敢與嶽丈相比,畢竟嶽丈可是指揮了數次北伐之戰,立功無數,戰功赫赫,威名傳天下呀。”
徐達哈哈大笑一聲說道:“其實呀,你外公可是大明武將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呢,隻是在北伐歸來時病逝了,若是你外公健在,某家可不敢居功自傲。”
徐達繼續說道:“你外公呢,本身就有一身武藝在身,身高臂長,力大過人,精於騎射,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為何外公被人稱之為常十萬呢。”
:“因為你外公曾經說過率領十萬大軍就可橫行天下,所以從此以後,我們這些人就稱其為常十萬。”
朱雄英感慨道:“如果外公他老人家還活著,估摸著北元壓根就不足為慮。”
:“是呀,若是你外公在,北元早就被打的縮回漠北之地了,不過如今北元的生存空間也被咱們進一步壓縮了,以後他們也不會輕易的冒犯咱們大明邊關了。”
朱雄英輕聲說道:“其實現在大明周邊的隱患逐步減少了,西域也好,北元也罷,雲南那些土司也罷,基本翻不起什麼浪花了,所以需要休養生息了,隻要百姓的日子逐漸的好轉,那麼國力自然會蒸蒸日上的。”
:“話是這樣說的,可漠北、遼東之地除了北元以外,尚且還有許多勢力較大的部落,朝廷也要密切關注一下,不能讓他們趁機做大,不然後患無窮。”
朱雄英笑道:“嶽丈放心,如今遼東之地投靠咱們大明的那些部落,隻要是嚴格遵守盟旗製度,那麼他們就會翻不起浪花的,隻要是他們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僅僅派幾萬兵馬就可以剿滅他們,其餘部落如果膽敢助紂為虐的話,整個部落都會被咱們分片瓦解。”
朱雄英繼續說道:“遼東之地的土質極其的肥沃,種植稻米也好,小麥也罷,都是可行的,比之山西,陝西地區的土質肥沃多了,回頭就讓爺爺下旨,讓衛所的士兵開墾土地,但凡是開墾出來,糧食自然是不愁吃的。”
徐達詫異地問道:“殿下都沒去過遼東,何以知道遼東的黑土肥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