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京城。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正傳閱著李婉兒寄回來的戰報。
李雄坐在寶座上,滿麵紅光道:“諸位愛卿,前幾日婉兒傳來捷報時,你們中還有不少人不以為然,認為那些海寇難以對付,這才過去幾日,她就將那些海寇儘數剿滅,現在,你們總是心服口服了吧。”
那些大臣各個都啞口無言,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公主率軍出戰,這可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若不是盼著李婉兒出醜,他們中不少人也不會答應。
然而,誰又能想到,令大周頭疼了幾十年的海寇問題,居然幾天的時間,居然被她如此輕易的平定。
若隻是李婉兒自己的一麵之詞,他們還未必肯信。
但吏部侍郎吳迎濤可是親自去了一趟東山郡,回來的說辭,和李婉兒的戰報完全一致。
而新任郡守王東升的奏折,也可以相互印證。
這讓有些大臣即便想要質疑,都無從下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群臣齊聲高呼道。
“諸位愛卿同喜啊,咱們大周近年來天災人禍不斷,確實太需要這麼一場勝利,來凝固人心了。”
李雄大手一揮道:“傳令下去,把此次的戰況宣之於眾,讓京城的百姓也都高興高興。”
聽到這話,陳輝低下了頭,袖中的拳頭狠狠握在了一起。
李雄的用意再明顯不過,這是大肆宣傳,從而增加皇室的威信。
然而,他縱使明白,卻又無可奈何,心中把西夷的天衛府給罵了一個遍。
這時,李雄說道:“婉兒在戰報中曾提及,趙寒這次出力也頗多,此人早在對陣北蠻之時,就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朕以為,也該給這個年輕人一些封賞,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是李婉兒的一點私心。
雖說她和趙寒之間有約定,所有的功勞都安在她一人頭上,但她還是在戰報中稍稍提及了趙寒的名字,為的就是幫其造勢,為日後做打算。
聽到這話,陳輝抬起了頭,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此舉大為不妥。”
“長公主在請功表中,並未提及此人,說明他的功勞實在是有限,既然如此,何須對其進行封賞?”
彆人不知道內情,他可是十分的清楚,這一次的東山郡之行,趙寒可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他心中恨極了趙寒,又如何能讓他得到封賞。
那些陳家的親信也都紛紛站了出來,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至於那些中立之人,則是表達了反對的看法。
雙方爭論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
李雄見狀,擺擺手道:“諸位愛卿都靜一靜。”
待到眾人安靜下來之後,他緩緩的說道:“封賞之事,就暫且緩緩吧,等這個年輕人日後立了大功,再進行封賞也不遲。”
他剛才隻是臨時起意而已,為了這點小事,和陳輝針鋒相對,倒也沒有必要。
李雄已經拍板,那些大臣也就沒了爭論的必要,他們都退了回去。
下朝之後,很快,海寇被平定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那些百姓各個都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