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日,早晨的時候,在早晨上督察院首先係統的說了昨天三司會審的事情,並整理了材料交給內閣,內閣則是有篩檢了一些交給了皇帝,皇帝拿著材料說道:“刑部尚書你們就是這麼做事的嗎?”
刑部尚書趕忙跪地說道:“陛下,臣有愧,愧對陛下的信任。”
“說這些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你要是有心就把這些未完成的案子,趕緊完成,判錯的的案子抓住凶手以為錯殺者在天之靈。各位愛卿,自古就有三審五複的習慣,為了什麼到了現在判刑殺人這麼容易,是刑法不嚴了嗎?還是各位覺得朕對你們太寬容了,為什麼連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到了朝廷就行同廢紙呢!”
“陛下,臣有知錯,臣禦下不嚴。”
“好了,說這些沒有用,趕緊從快把案子結清楚了,朝廷這麼多雙眼睛盯著你們刑部呢,如果再犯錯誤,就彆怪彆人了。”
“臣謝主隆恩,臣一定加快完成任務。”
“退下吧”
“大理寺張寺卿,你們也是一樣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誰錯了”皇帝說道
“臣,有愧”張清也直接認錯。
張清看著滿朝吃瓜的大臣,心想不用你們吃瓜,過陣子事情落到你們身上,你們就有的哭了。事實證明,張清的老謀深算,見一得三,這些案件中有些事情很好解決,就比如王熙鳳弄權鐵監寺這類案子,苦主是前長安守備,他自然不敢告長安節度使雲光逼得退婚,但是他把兒子的死因怪罪張財主家一女多許的身上,原來大家照顧互相的情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現在皇帝看的真緊,大理寺那麵還有人在哪裡盯著,這風頭誰也不敢瞎胡鬨,事情很好解決,直接找到張財主家,張財主家也是雖然貪戀權勢,但是也是長安府知府(原著中是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非要不可,這種案子很好辦理。
比較難辦的就是劉趙氏十三口人的事情,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肯定是有強權人物栽贓陷害的,就看刑部敢不敢查了。
至於刑部怎麼和各個官員找默契結案,那還要看李艾所在的大理寺右寺同意不同意,還是比如王熙鳳弄權鐵監寺的案子,刑部官員本來隻想到張財主就了事了,可是當錢樂拿著刑部再次發過來的複審文件後,李艾還是給駁回了,李艾隻問了錢樂一個問題:“好端端的為什麼都訂了婚,非要悔婚,動機不對。”刑部看著大理寺這個態度,就知道事情還是實事求是的辦吧,長安府知府對不起這個瓜落不吃也得吃了,再讓大理寺駁回一次,刑部官員要倒黴了。隻能死道友不死貧道。
現在的刑部絕對是認真執法的刑部,瑟瑟發抖的不隻地方官員,朝堂之上也大把有人收到牽連,當時吃瓜有多高興,現在心裡就有多媽媽批。現在的刑部簡直就是朝廷所有人的敵人,刑部的官員也隻有捏著鼻子乾辦案的事情,還彆說,刑部官員的效率那是相當不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提交上來六十多個案件,大理寺複審也審不出什麼毛病,剩下的四十多個案件要麼就是時間太長的錯案,要麼就是阻力太大的案件,至於這些案件怎麼結案那就不是李艾的事情了,具體怎麼操作,還是刑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而皇帝這麵拿著這六十案件,是整人也好,是收買人也好,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