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動蕩(1 / 2)

寒門探花 EidolonLHF 2994 字 2個月前

有道是晴天修房,雨天住,現在正是王朝危急時刻,但是主持王朝運行的大腦卻病死了,先不說李林甫能力如何,如果忠順王他們能夠按照李林甫的思路繼續走下去那還好,可是如果他們要往其他方向走過去,卻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船大難掉頭。

但是又有誰能做到跟著彆人的思路進行下去呢,雖然李林甫在台上的時候並沒有為難忠順王和賈雨村等人,但是這兩個方麵人的政治主張確不一樣,李林甫講究的是穩,不管黑的白的先把朝廷穩住了,然後再小火慢熬。而忠順王講究的是鬥,鬥一切他看著不順眼,皇帝看著不順眼的人,當然這也和先皇有關係,畢竟先皇階段先皇的主要任務就是鬥,鬥四王八公,鬥北靜王,鬥太上皇,真的是有點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意思。但是現階段朝廷主體絕對不是鬥,絕對是李林甫所主張的穩。

可惜忠順王和賈雨村在能力方麵確實照著李林甫差的太遠了,隨著李林甫去世,忠順王主政,那忠順王都一件事就是把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麵,那他就要鬥,排除異己,好在李林甫下了命了,他這一派的官員基本沒等打就投降了,要麼是外放了,要麼是投降忠順王了,於是就變成了新瓶裝老酒,朝廷的矛盾又變成忠順王、賈雨村與四王八公、鹽商之間的矛盾了。

剛剛抬起頭來的四王八公又麵臨著忠順王一脈的打壓。

而忠順王既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內鬥上麵,那對於下級官員和外地官員的掌握就再削弱,再加上四王八公一脈的官員與忠順王一脈的官員開始互相牽扯,這樣就變成了政令不通。且四王八公和忠順王就沒有一個是搞政治的好手,使得整個王朝出現了分裂和嚴重貪腐的現象,各地方勢力沒有李林甫的壓著也在蠢蠢欲動,這就真相是當年查抄大觀園說的,“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王朝不同樣如此,敵人從外麵來是殺不死的,隻有自己內亂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隨著忠順王挑起了內鬥,四王八公開始應對,整個中原王朝開始動蕩了起來,地方各個政權也加入到互相攻伐之中,少有的開封府、廣州府、登州府等少數幾個府保持中立,剩下的基本都在互相給自己老大搖旗呐喊。

當這個現象以及李林甫的去世,隨著信鴿由登州府帶到新京。李艾看到消息的地反應就是水家的王朝完了。整個中原完了,現在應該是戰爭升級了,由原來的地方起義變成混亂之治了,甚至水家王朝的統治已經進入到倒計時了。

李艾為此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麵對中原的亂象,自己是往西還是往北呢!

往西,好說占據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以三府之力對抗皇太極的辮子軍,如果往北那就是清除整個倭寇勢力,自己占據再整個島上稱王稱霸。兩者皆有利有弊,一方麵往北進軍,固然李艾能夠輕鬆的征服倭族,甚至自己去當他的什麼天照大神,可是這就把好不容平息的東北亞局勢變得變數太多,倭族入侵完以後,高麗族會作何感想,這新京政權是不是霸道成性了,另外整個倭島海岸線太長,自己是否有能力養活這麼多人這些都是缺點,但是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自己的地盤擴大了,也報了後世之仇,讓倭族就此消失,然後好像就沒有什麼了。另一方麵是往西進軍,占領青州府甚至整個山東布政司,好處當然是在中原留有種子,無論什麼時候逐鹿中原都有自己的機會,缺點就是正麵和皇太極或者多爾袞(男人的反麵教材)直麵衝突,兵對兵將對將,優點自然給中原老百姓留下火種,聚集有識之士,起碼有個地方不給外族做奴才,不留豬尾巴,不剃頭。

想到這裡,李艾覺得很難辦,一時之間也做不出來選擇。既然一時之間做不出來選擇,那就隻有開會,集思廣益,但是兩線作戰確是萬萬不可,整個新京還沒有這能力。當李艾把自己的文臣武將聚集之後,李艾就把這個問題拋了出來,怎麼辦?三種選擇,往西、往北亦或是什麼都不動。

這個時候,武將們當然是樂得其見,他們恨不得兩線開戰,有仗打總比天天訓練舒服的多,而文臣們考慮的更多,這裡麵老家在中原的都希望能夠往西,畢竟這時候在中原誰還沒有些親戚朋友,他們也希望在登州府或者青州府能夠保留一個地方,讓這些人居住,而本地的反倒是希望往北,畢竟自己的族群在新京的人數眾多了,官員也就多了,話語權也就更多了,到時候李艾再娶一個倭族的女子為妃,整個民族就更加融合了。

於是三方利益各自代表著各自利益,互相爭吵,簡直就把李艾吵得煩死了,但是李艾耐著性子說道:“郭淮、馬洪、蔡恒,你三人結為統帥,在後續的戰爭中,必定會有人進攻,有人防守,你三人誰進攻誰防守”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說道:“憑大人吩咐”

李艾看了三人一眼,想了一會說道:“郭淮負責進攻,馬洪和蔡恒負責防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