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識看來,隻要手中擁有足夠多的兵力,便能夠具備強大的實力。但他顯然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將領的作用。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支軍隊若缺乏優秀的將領指揮調度,即便士兵數量再多,也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戰鬥力。
幸運的是,在南麵這片區域,尚有宋江、盧俊義以及吳用等一眾能人誌士。他們皆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憑借著多年征戰沙場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可以暫時抵擋住敵軍的進攻。隻是對於李識自己想要擔任軍隊總將這一想法而言,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以他目前的能力和威望,最多也就是能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些許功勞,獲得一份所謂的“從龍之功”罷了。
好在李識選擇的金陵也有一點好處,實在不行跑路絕對沒問題。當李識一行人來到了金陵的時候,就聽到了新皇吊死煤山之上的消息,十七皇子和十八公主還假惺惺的哭泣了一下,然後就在金陵登基了,並號召全天下有識之士來到金陵。一時之間真的是有很多文人墨客來到金陵,一時間還真有那麼點朝廷的意思。
而這個時候李識開始有一些自知之明的,看見這麼多比自己等級高的武將,李識也是主動放棄了十七皇子在逃跑時候給冊封的大將軍之職,而是隻領了禁軍統領的職位,手下由一萬人增加到三萬人,自己的蕩寇侯變成了輔國公。至於其他人的利益,自己也沒有辦法,現在李識隻能隻能保證跟著自己的這1萬人,隻要活著堅持到金陵的,每個人都有安排,每個人最小的當個小旗官。
而這個南方的政權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首先六部關山爭取到了戶部尚書,而張興則是爭取到了禮部尚書這個位置,至於剩下的吏部尚書則是原金陵府的知府呂梁擔任,兵部尚書則是原金陵提督方永,剩下的禮部尚書則是揚州府知府,工部尚書則是揚州府同知反正基本上金陵這片所有的官員都上了一個台階,而治理範圍也是在南京、合肥、杭州、上海這一片,所治理之地也就隻有三府之地。
同時李艾的長風鏢局也基本從開封府撤離,而關勝和郭淮也分彆占領青州府,至此整個中院形成了分崩離析的狀態,整個中原可以說是軍閥林立,紛爭不斷,李大成占領著京都、古都等西部地區,李艾占領了山東一半的青州府、萊州府和登州府,華北地區則是十七皇子占領,而華南地區現在則是權利的真空期,這個地方孫福和李談以及侍書在這麵。
喜歡寒門探花請大家收藏:寒門探花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