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一根長方形的木方鋸成一個八棱柱,然後再把多出來的棱子用刨子刨平。
從八棱柱削成16棱柱,再把16棱柱削成32棱柱,這樣一個長方體的木方就逐漸的接近了圓柱形,棱柱的表麵,越來越多,使用這一個個微小的線段來組成一個圓形,畢竟弧線放大足夠倍數之後就是一根根線段。
這是最笨而且最原始的方法,當然效果也是很好的,最起碼羅衝看到做出來的成品是很滿意的。
整個初代織布機的框架結構已經組裝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細節方麵都進入到了最後的調試階段。
最上麵的卷經軸並不是一個實心的圓柱體,而是和精梳機的滾筒樣子差不多的空心滾桶,滾桶表麵由一條條的木方組成,每根薄木方之間還留有空隙,那是用來往上麵雙拴經線用的。
兩組用來分張經線的提縱杆,使用兩根長的細木條加細麻線組,提縱杆的上麵有兩根牽引繩,從上繞過機器最頂端的橫梁,然後向下一直連接到最下麵的兩個腳踏板,通過兩個腳踏板的踩踏,控製提縱杆的提升和落下,以此控製兩組經線的上下交換和分層。
用來放置緯線的木梭是由鬆木打造而成的,木梭有一尺來長,差不多33公分多一點,兩個尖頭略微上翹,不過不是很尖的那種,看起來還比較圓潤。
中間是刻出來的一個深深的凹槽,像是小船的船艙,那裡專門用來放置緯線,木梭的底麵打磨的很光滑,甚至羅衝還專門給木梭打過蠟,這將來可是自己媳婦要用的。
用來卷成品布的卷軸右側,還有一個像是輪船上舵輪一樣的輪子,可以通過手動把紡織出來的成品布料卷緊。
打緯刀是用兩根長木杆吊著,掛在機器上方的,像是一個鐘擺一樣可以前後搖動,在實際工作的時候,也就是靠它前後的搖動用來把編織在一起的經線和緯線打緊的,讓布料變得更加平整密實。
整台初代織布機的製作,三個人耗時一個星期,除了沒有刷桐油之外,基本就算完工了。
羅衝叫了幾個人抬著新機器又搬到了小蝶乾活的涼亭裡,引得周圍的小孩和乾活的女人紛紛好奇的圍觀,就連小蝶也沒坐住,等了七天的時間,終於把織布用的機器做出來了嗎?
“羅衝,這就是你說的那個織布機,看起來真的好大啊,比我還高那麼多呢,你快教教我怎麼用,你一直說這機器比我織的布要好,我倒要看看你有沒有騙我,哼哼。”小蝶得意的哼哼道。
“我什麼時候騙過你了,我說紡紗機可以不用手就能搓線,我說的是不是真的。”羅衝反駁道。
“呃好像是,好吧好吧,就是行了吧,那你快教我這個怎麼用。”